加格达奇甘河河面上又添一道彩虹,8月12日,兴安大桥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正式通车。路线起点位于曙光大街南端,终点位于地委党校门前,与机场路顺接,路线全长1.550公里,全桥长928.88米。大桥的建成,成为加格达奇区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
兴安大桥位于加格达奇境内,南北方向斜跨甘河。老甘河大桥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2003年10月翻建,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多,车辆载荷不断增大,远远超出了它的设计标准,而新建的兴安大桥则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
兴安大桥是大兴安岭地区建桥史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桥梁工程,它双向四车道,设计荷载等级为城市A级,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大桥梁宽度21米,其中桥面单侧净宽8米,人行道宽2米,中间隔离带宽1米,桥面设有4个景观台,62盏路灯,桥面两侧安装了不锈钢护栏,设计行车速度50公里/小时。大桥上部采用了混凝土箱梁构造,下部采用Y形桥墩、肋板式桥台构造。大桥北侧引道长225.56米,南侧引道长355.56米。
考虑到桥梁工程的特殊性、重要性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大桥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环保理念,以少占用林地资源为原则,桥北侧引道在原路两侧设置混凝土挡墙,不占用公园土地;南侧引道开山段考虑绿化、美化效果,采用客土喷播,即通过固定锚杆和挂钢丝网,将喷播的有机土壤、肥料、草种牢牢固定在坡面上,抗冲刷能力大,绿化效果好。
2013年7月,兴安大桥建设工程正式开工。因桥南岸为地区文体中心,大桥如采用直交线型必将影响文体中心景观,经多次论证,并广泛征求在加离退休老干部、地直机关单位领导和驻加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后确定采用斜交方案,大桥整体呈S型曲线,线形合理、流畅,既达到了大桥朴实、简洁、大方、美观的效果,又与文体中心交相辉映。
为了早日完成兴安大桥建设工程,参建单位和人员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日夜赶工,由于兴安大桥段地质层较硬,导致2013年开工前期钻孔桩施工进度缓慢,为保证工期,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大设备的投入,增加变压器1台,冲击钻8台,安排专人24小时跟踪记录,时刻掌握钻机的作业情况,有效地控制钻孔桩的施工进度,为顺利交工奠定了基础。经过两年多的昼夜奋战,一桥成功飞架甘河南北。通车后,兴安大桥会改善区域路网功能,扩大加格达奇城市发展空间。

车辆在兴安大桥通行。本报记者李丹丹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