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搜 索
大兴安岭地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系列报道之四 弘扬中医国粹 共享健康生活
2018-01-29 10:55:10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贾晓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家住塔河县的孙景民今年68岁,前些年他得了脑血栓,后来又患了脑梗,期间5次去省里的大医院住院治疗,通过西医点滴治疗多次,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左腿一直处于麻木状态,他没办法只得拄起拐杖。

  “省里来的中医专家就是不一样,针灸治疗才3天,我的手脚就开始有感觉了。”孙景民兴奋地告诉记者。

  2017年4月,塔河县中医医院与三甲医院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塔河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并惠及塔河周边百姓。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近年来,国家在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指出“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为此,行署卫计委针对我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仍然薄弱、基础设施条件差、人才缺失等实际,通过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改善中医诊疗环境,配置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等举措,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在项目资金投入上,塔河县中医医院国投建设资金1310万元用于医院综合楼建设,并在2016年11月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漠河县北极镇中心卫生院、新林区翠岗卫生院、呼中区碧水镇卫生院等5家乡镇卫生院共争取国家项目资金24.1万元,用于改造设置中医科及按摩、推拿、针灸、理疗、熏蒸室等。

  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我区还先后为塔河县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玛县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5个基层单位添置了57台套中医诊疗设备,主要添置了熏蒸床、中频治疗仪、按摩床、电针仪、拔罐刮痧器具等,基本满足了基层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地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谭凤芝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研制出“三九贴”和“三伏贴”,深受本地患者欢迎。“有些病痛还是中医更有效,西医治标不治本,仅能缓解,不能根治。”采访中,等待更换“三九贴”的胡女士这样对记者说。

  结合地区和本院优势,地区二院也大力开展中医专科建设,成立中医“名医堂”,特设省名中医工作室、中医骨科专家门诊、针灸门诊等中医科室,设有病床20张,还建立了中药局。自2017年2月初接诊以来,先后接待患者5000多人,为医院创收200多万元。“我们要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传统中医药,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促进传统医学的发展,让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地融合,发挥北药和鄂药特长,将中医药推广到基层,让更多百姓受益。”地区二院副院长孙保芳表示。

  漠河县北极村张仲景养生院投资1.5亿元建设了中医保健养生天堂,将养老养生、医疗保健、旅游休闲功能集于一体,每年邀请北京、上海等地著名老中医定期会诊,通过中药、药膳、食疗、药茶、药酒、膏方等方法,为老人们调理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该养生院吸引了省内外很多老年人前来养生,成为我省、我区健康养老的特色品牌。

  “中医药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一定要让中医药事业发展起来,使其更好地为林区百姓服务。”行署卫计委主任梁凤英表示。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将从提高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水平出发,推进中医药与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旅游等事业融合发展,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保证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