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区局
搜 索
大山深处的职工之家 ——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管护区工会工作小记
2018-04-10 11:10:45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刘立国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工会利用各种形式紧密联系职工群众,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和服务内涵,把满足职工多样化需求作为管护区工会的第一责任、第一需求和第一标准,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化服务之路。

  服务卡搭起“连心桥”

  管护区工会以服务职工为切入点,在志愿者服务队中推行了以“献一份爱心,伸一只援手,做一件好事,解一时之难”为服务宗旨的“服务卡”制度。打破了以往工会只为困难职工提供帮扶的服务模式,竭力满足职工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把服务渗透到职工需求的方方面面。“服务卡”制度的实施,将志愿服务同工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工会不再是单打独斗为职工办实事,而是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更加全面地为职工群众服务。

  “职责记得牢、群众找得到、事情办得好”,该制度的实施在志愿者与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受到了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克祥风采”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于瑞国是管护区的木耳养殖大户,有着8年的黑木耳养殖经验。他每天都能接到职工群众打来的有关黑木耳养殖、田间管理、木耳销售、木耳价格等方面的咨询电话,于瑞国总是耐心地讲解,有时还到现场帮助职工解决具体问题,他的“服务卡”被职工群众称为致富的“福音”。

  职工书屋成了“加油站”

  充分发挥“职工书屋”的文化功能作用,不断丰富职工读书活动内涵,使“职工书屋”建设始终围绕林业局党委的中心工作,符合职工发展需求。在书屋的设置方面,针对管护区实际情况,以固定书屋与流动书箱相结合的方式,把读书活动开展到管护区的每一个角落。

  管护区管护外站,因为远在深山,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自职工流动书箱投入使用以来,管护区职工原本枯燥单一的生活轨迹被改变了,现在,外站职工业余时间都在读书。通过读书,职工们享受到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资源,大家都称职工书箱为外站职工的“加油站”。

  因为有了这个“加油站”,管护区5个外站的职工都因读书学习成为岗位标兵;4个管护外站的职工成为创业标兵,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管护区“73”支线管护外站的马兴玉夫妇在林业局工会和管护区的扶持下发展养蜂业,因为没有养蜂经验而有所顾虑。就在这时,流动书箱里的养蜂书籍给他们带来了知识,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马兴玉逢人就说:“是读书学习给我插上了创业致富的翅膀。”

   “阳光对话”共建和谐之家

  为让职工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管护区的相关工作,同时也让管护区的领导干部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工会搭建了“阳光对话”民主管理平台。管护区领导干部利用每周一、三、五早点名时间与职工沟通交流。同时,为拓宽职工诉求表达渠道,管护区工会开设了工会主席信箱、热线电话、工会主席接待日等沟通渠道,丰富了“阳光对话”的内涵。

  自“阳光对话”活动开展以来,相继为40名职工调处了劳动争议,为近50名职工和群众解除了顾虑和疑难问题,为5名职工家属化解了矛盾,不但消除了找、吵、访、闹的现象,还增强了工会的向心力。如今,干部职工上下同心,将管护区打造成为和谐文明的职工之家。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