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最光荣。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一定由许许多多恪尽职守的劳动者组成,尤其是在服务行业,那些从事着繁重劳动的劳动者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提供便利,让 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城市摆渡者”“城市美容师”“城市搬运工”……他们或许平凡,但却是城市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
公交司机
寸步不移的艰辛
加区利越公交车2路专线驾驶员渠慎峰正驾驶公交车。
冯师傅是加格达奇公交车众多驾驶员中普通的一员,每天都在做着重复单调而且平凡的工作——在我们上下班的乘车路上一路相伴。
早晨6点半,穿着工作制服的冯师傅开着1路公交车缓缓驶出了首发站。车厢内整洁干净,没有一丝杂物。一路上车辆行驶平稳,没有突然加速或者踩刹车,到站 时,冯师傅总是将车在规定处停稳后方才开门让乘客上下车。在百货大楼站,车上上来一位70多岁的老大娘,冯师傅看见老人家岁数大,便提醒道“老人家扶稳坐 好,要开车了。”看到老大娘准备下车时,冯师傅特意让她就近从前门下了车,并嘱咐道:“您慢点下车,注意安全。”
上午8点正值上班早高峰时段,堵车的情况避免不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冯师傅都会耐心地等候,也会安抚车上等着上班的乘客,时不时地观察着周边的交通状况。
冯师傅告诉记者,从早上6点多上班到晚上6点多下班,这一天下来差不多会沿一号线始发站和终点站跑10个来回。中午吃饭的时间只有20分钟,为了不耽误工 作,他只能在站点边上的快餐店简单吃点东西。为了中途不上洗手间,他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时间一长,他得了肾结石。
冯师傅告诉记者,对驾驶员来说,最难熬的是夏天。他夏天都会带两件上衣,还没跑完一圈一件上衣湿透了,他回来后就换上另一件。为了保证不脱水,他都会带着一大杯盐水。
当记者问及从事这份工作有何感想时,冯师傅笑呵呵地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驾驶员,担负着一车人的安全,做着每一位驾驶员都会做的事。不觉得特别辛苦,当然也从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
环卫工人
一人脏换来城市洁
加区环卫工人沈学东正在打扫街面垃圾。
在加格达奇的春城路,车流穿梭,人行道上许多市民悠闲散步。王明阳和往常一样挥动手中的扫把,重复着简单而熟悉的动作:将路面上的广告纸、塑料袋和树叶等 垃圾扫进畚斗里,等畚斗装满后,将垃圾倒进小垃圾桶,然后再把小垃圾桶里的垃圾倒进大垃圾桶里,直到垃圾清运车将其运走。突然,一辆驶过的车里扔出一团废 弃的纸巾,王明阳等到车辆减少时,快速走到路中间,将纸扫进畚斗,然后赶紧退回路边。
走在加格达奇的街道,像王明阳这样穿着橘红马甲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就是城市的环卫工,每天呵护着城市的卫生保洁。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清晨黄昏,他们都 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春夏除尘清理纸屑、废弃物;秋冬还要清理落叶与积雪。“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这句话就是对环卫工人一天 又天、一年又一年忙碌工作的生动总结。
“领导经常叫我们要注意安全,马路上的垃圾,一定要等没车的时候再扫,工人们之间也会互相提醒。”王明阳说最怕的就是车窗里抛出来垃圾。
今年40出头的王明阳,从事环卫工作已经5年整,谈及工作以来他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王明阳告诉记者,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质也在不断提 升,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提高,许多临街单位的卫生间都对环卫工人开放,还设置了爱心休息室,提供免费开水。“累点不要紧,这是我们分内的事儿,环 境好了,城市才能更快发展。”王明阳说道。
小区保洁员
大家舒心我开心
加区幸福里小区的保洁员李桂如清扫小区路面。
“早上好啊,锻炼去啊!”每天早晨七八点钟,加区幸福里小区里一个熟悉的身影就忙开了。她身穿工作服,手里拿着扫帚和簸箕,默默地打扫着小区的卫生。她就是朱阿姨,一位被业主们称赞的小区保洁员。
“我把小区当成是我的家,当然要维护好小区的环境卫生。”听到小区业主对自己的夸奖,朱阿姨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告诉记者,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可事实 上,朱阿姨每天上班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走之前都是再三确认自己负责的片区干净整洁、无垃圾杂物才会离开。工作起来更是一丝不苟,有时看见谁家门前垃圾 多,朱阿姨还会主动帮忙送到垃圾箱里,顺便把业主家门前的地也擦干净。
朱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儿都已经退休,儿女又不在身边,在家闲不住的老两口便一起出来找点事儿做。家里孩子都劝她别干了,太辛苦,也没有节假日,可她觉得身体还不错,挣点钱贴补家用也挺好的。
“这里的小区居民出来进去都亲切地和我打招呼,大家很熟悉了,好多居民都把家里不用的废纸壳主动拿给我,让我心里感觉暖暖的。”说到这,朱阿姨嘴角有些微微上扬,“很多人觉得保洁员这份工作不好,我却不这么认为,看到大家舒心,我自己也开心,特别满足。”
医院护工
平凡之中见伟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工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职业。他们不属于医院,却又在医院工作,是介于护士与病人亲属之间的角色,为患者擦洗、喂饭、做康复训练等等,都是护士工作无法延伸的领域。采访中,记者见到的就是这样一位护工——田翠英。
午后,在地区人民医院外科住院部,家住松岭区的张奶奶不小心将腰摔骨折,在这里住院治疗。张奶奶的老伴因为患病不能来陪护,子女们又在外地工作不能赶回 来,家人把张奶奶送到医院后,便为张奶奶请来了护工田翠英。住院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张奶奶的一日三餐、日常起居都由田翠英照料。
在张奶奶的病房,记者注意到病床边有张椅子,椅子拉开就是一张床,那是田翠英睡觉的地方。田翠英说,她每天都会给张奶奶做一下局部的身体按摩,隔两个小时 帮张奶奶翻一次身,陪张奶奶聊天,伺候张奶奶吃饭等等。而提到田翠英,张奶奶满嘴都是认真、负责、细心之类的赞美。当记者问到这样的工作累不累时,田翠英 笑呵呵地说:“做了几年了,已经养成快速睡着、快速醒来的习惯。家属把患者交给我照顾,我就得尽心尽责,这样赚到钱心里也踏实。”田翠英还告诉记者,现在 家属要求都很高,除了照顾病人的生活起居,必须懂一些医学常识,这样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能有个正确的判断,万一出了什么状况,也能及时进行处理。
田翠英说:“现在都是两个孩子有4个老人要照顾,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所以护工的工作还是挺受欢迎的。但是这份工作的辛苦却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刚从事这 份工作时我也想过要改行,不过现在已经完全适应了。”护工工作平平淡淡,没有耀眼的光环,但患者的康复、家属满意的笑容便是田翠英工作的动力,她说还会继 续用满腔热情和双手为患者康复尽力,无怨无悔,坚守并努力。
饭店服务员
没有哪份工作不辛苦
饭店服务员张艳华正在摆放餐具。
“您好,欢迎光临,请问您几位用餐?”走进加格达奇和谐家园附近的某餐馆,正值周末午餐时间,饭店门前停满了车辆,饭店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饭店大厅一 大半的桌子都坐满了客人,一侧的几个包间差不多也都客满了。饭店老板忙着帮客人点菜,系着围裙的几个服务员从厨房进进出出,门口的迎宾服务员热情地跟客人 打着招呼。
正在穿梭于取菜间和餐桌之间的小颖,是这家饭店的一名普通服务员,从2015年工作至今已有3年时间。小颖是一名90后,但在她身上却找不到一点90后的 影子。她谦虚,待人热情,打扮朴实,着装也中规中矩,如果小颖不说,没人能猜出她的真实年龄。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她已经在取菜间、餐桌之间跑了七八个 来回。小颖说:“越是节假日的时候,就越是我们忙的时候,你看今天来就餐的客人比平常多出一两倍,就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说话时,忙碌的小颖脸涨得通 红,满头大汗。
小颖告诉记者,在饭店工作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客人,有时可能客人叫了服务员,如果回应晚了,就会被客人责骂;有时点菜跟客人没沟通好错点了,还会被老板训 斥;如果这个月一旦有事请假,满勤奖就拿不到了……小颖说,高中一毕业自己不愿意继续读书,为了给家里增添收入,她选择出来打工。期间也做过很多工作,但 是没有哪份工作是不辛苦的,趁现在还年轻,多努力积攒些工作经验,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好处。
快递员
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加区德邦物流快递员庞亚秋给顾客送包裹。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麻烦您签收一下,请问您在家吗?给您送到哪里合适?”圆通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张海东一手拿着手上的快递,一手握着手机,类似这样的话他每天大概要重复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而核对收件人身份、签字、撕单,整个过程更是干净利落。
早晨6点左右,快递员们便开始分拣属于自己片区的快件。张海东告诉记者,每个快递员都有自己负责的派送区域,哪个街道、哪个小区是否属于自己的派辖范围,要很快地看到包裹上的地址,及时反应过来快速分拣到自己的快递车上。
上午10点以后,快递员们便开始一天的派送工作。在加格达奇某小区,张海东打了20几个电话,有让放到门卫自己取的,有让送件上门的,当然也有让转放其他 地方的。而对于电话无法接通的,张海东又挨个发短信告知……“我们都是按件计工资,送得多才能挣得多,所以每天都要尽快把包裹送到客户手里,这样才不耽误 下面的派送。”看到当天的派送任务完成得很顺利,这个80后快递小哥乐呵呵地说。
“其实客户着急,我们更着急,辛苦点不算什么,但是最怕客户投诉,如果有一个投诉电话,我们几天的活就白干了。”当记者问及工作中感触最深的事儿,张海东想了想认真地说:“每一位客户的需求我们都会尽力满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我们的工作。”
张海东告诉记者,白天他几乎都在路上跑,不是在寄送快递就是在收快递。现在这个季节还好一点儿,遇上“双十一”等网购高峰期,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这一 行虽然辛苦,但是凭自己努力赚钱,干得多,挣得就多。”张海东认真地说:“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记者手记
尊重就是最好的赞扬
采访虽然结束了,那些路边打扫时佝偻的背影、公交车里瘦小的身躯、手捧包裹焦急的脸庞……他们的一举一动,总是会在笔者的脑海中浮现。他们是我们身边最普 通的一线劳动者,而生活中,他们同样也是父亲、母亲或是儿子、女儿……朴实无华是他们的外表,任劳任怨是他们的性格,坚忍不拔是他们的品质,劳动让他们身 上散发着一种力量和光芒。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这些一线劳动者的辛勤与不易,感受到他们的质朴与可爱。而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需要言语的赞 扬,因为他们从未想过用劳动去获取额外的荣誉。他们需要的,除了应有的报酬之外,是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劳动从不分贵贱,请给予他们多一些理解 和包容,因为每一份劳动、每一滴汗水,都值得我们去尊重。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日东 张加兴摄)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