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好香啊,真的有种久违味道。”在十八站林业局宾馆早餐桌上客人端起一碗热气腾腾手擀面,一边品尝一边仔细地观察着。“好吃吧,桌上的手擀面、馒头和炒菜用的豆油都是我们依西肯管护区生产的。”主人笑着回答道。
如今,在十八站林业局地界,从宾馆、饭店到居民家庭,几乎家家户户在吃“绿色面”、新榨的豆油。
涉足粮油加工,这是依西肯管护区走生态、环保、发展之路打出的第一张牌。开工生产3个月,已销售面粉300多吨左右,消费者赞不绝口。
走在宽阔、干净、整洁的生产加工车间里,新加工的等次不同的面粉、金黄色熟榨豆油,如不亲眼所见,不敢想象出自林业职工之手。虽然没有看到生产忙碌的场景,但仍然是香气扑鼻。
边看着样品,管护区党总支书记张良边介绍说:“现在是春防关键时期,我们暂时是季节性生产,职工们都转入防火一线,以后年产能达到10万斤。”
关上一道门,打开一扇窗。从林业职工到粮食精深加工的转变,依西肯管护区干部职工又在发展道路上开辟出一条新路。
“职工收入很低,不能让职工承担更大经济和精神压力,发展风险小,相对稳定,投资少见效快能让大家看到希望。”管护区主任栾青元说。
林木停采后,林业职工成为低收入群体,40岁以上的职工占多数。管护区的党政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增加职工收入,班子成员研究、筛选,确立了发展粮油项目。
2017年,先后到黑河、河北、山东等地进行考察,决心打好绿色、寒地品牌。随即组建了以管护区为主体、集体所有的大兴安岭驿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确立了高端面粉、精炼食用油加工项目。
有了项目,却苦于资金困扰。这时,林业局拿出自主创业资金30万元,小额贷款69万元。但这点资金捉襟见肘,职工们得知这一消息,倾尽全力,以向职工借款的方式又筹措了180万元。
从此,也开启了新一轮的创业。从建厂房、买设备到试生产,仅3个月,职工们披星戴月全员参战,创业发展的激情再次被点燃。
发展粮油加工业,依西肯管护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麦子、大豆,与当地种植户实现订单收购。成品定价,也仅仅略高于市场其他产品价格。
“我们自己生产的普通面蒸出的馒头多好啊,虽然有点黑,但口感、味道却大不相同。”管护区退休管护职工张福华高兴地说,一大早儿就卖出3袋面,三四桶豆油,销路特别的好,每天蒸6大锅馒头,一个都剩不下。
张福华直销店地处局址中心位置,说话间,不时进来人买上几个馒头。“用当地面蒸的馒头又香又甜,没有添加剂,吃着健康、放心!”刘先生欣慰地说。
从土地到餐桌,高寒有机大豆、小麦,品质优良,备受外界的关注。目前,产品销售几乎覆盖大兴安岭地区。
产品靠的就是品牌,没有自己的牌子,也就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商标“十八驿”注册正在审核程序中。“中国商品条形码”已申请成功,并进行企业公众号、网站、新浪微博等注册。
时下,依西肯管护区每个管护站都有自己养殖项目。资金、场地、饲料等管护区给予扶持。去年,4个夫妻管护站平均实现产值3万元,人均增收近万元。由15名职工创建的“龙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卖肉牛职工年增收约1万元余元。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