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搜 索
呼玛高寒水稻种植技术日益成熟 亩产量稳定在1000斤左右,正常年景每亩纯效益达700元,是常规农作物的两倍
2018-06-19 13:21:40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闫捍江 胡宏伟 周长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6月,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呼玛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水稻示范田内,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几名工作人员在进行水稻起苗、插秧作业。从最初实验育苗、选地插秧,到收获黄灿灿的稻穗,经过几年来的实验摸索,我国最北高寒水稻种植技术目前日益成熟,每年亩产量稳定在1000斤左右,正常年景每亩纯效益达700元,是常规农作物的两倍。

  呼玛县地处大兴安岭东麓黑龙江之滨,北纬51°左右,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且短暂,无霜期80~110余天,历史上一直视为“种稻禁区。近年来,呼玛县积极响应”水稻北扩“种植号召, 2012年,这个县三卡乡开发寒地极早熟水稻的试验示范项目,从早熟品种选育,极早熟水稻栽培技术,旱改水药害处理与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高产高效综合配套种植攻关试验。他们采用的配套技术措施为三膜覆盖大棚保温育秧技术,选用的品种具有耐寒性强、产量高等特点,品种是最早熟的水稻品种,生育期插秧栽培125天。已连续多年采取”早育苗、早插秧、促早熟、优籽种“等举措,不断扩大高寒水稻试验种植面积,由最初的35亩增加到今年的近百亩,去年亩产达到1000斤,为突破”水稻禁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据介绍,每年的5月下旬和6月上旬,呼玛县的气温和降水都是水稻插秧的好时机。通过几年来的试验种植,高纬度的最北水稻种植经验已经日渐成熟。呼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丁济文介绍说:水稻的产量好年份能达到一亩地1000斤,口感相当不错。

  今年,呼玛县农业科技园区最北水稻播种面积将近百亩,从土地翻耕、平整,到水稻育秧、插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呼玛县还不断强化水稻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示范,在全县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应。

  目前,呼玛县最北水稻示范田插秧工作已全部收官。近年来,呼玛县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为实验推广的前沿阵地,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成功栽培和试验示范最北水稻,引进种植蓝靛果忍冬、高丛蓝莓、寒地韭菜、棚室葡萄、金莲花等高产优质作物品种,同时探索果药间种、果蔬间种、稻田旱改水、智慧农业等新技术,为推动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