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种苗站职工正在人工播撒西伯利亚红松种子。
六月的大兴安岭处处是景,树木青翠,空气清新,一幅大美兴安的生态画卷展现在绿水青山之间。
清晨4点,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广袤的田野上,阿木尔林业局种苗站的7名职工已经赶到了中心苗圃,开始了新一天紧张的西伯利亚红松的播种工作。
据悉,西伯利亚红松既是经济树种也是商品材,结果时间需要30年,结的塔要比偃松塔大许多。2017年我区将西伯利亚红松与樟子松等当地树种嫁接成功,结果时间缩短了一半。
按照地区“两会”确立的“打好七大攻坚战,推进14项重点工作”的要求,阿木尔林业局种苗站在今年春季及早动手,利用旋耕机等设备平整土地,清除草根、树根等杂物,做床5亩。同时,500公斤西伯利亚红松种子经过窖藏、选种、浸泡、硫酸亚铁溶液消毒和拌入黄沙、保温、催芽等一系列工序,完成了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种苗站站长李坤介绍说:“林业局自2017年就开始人工培育西伯利亚红松了,已播种5亩,3~5年后,即可把种苗移植到山上,改变林区优良树种单一的状况。”
经过一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在100多米长的苗床上,西伯利亚红松已经长到了3公分高,一棵棵小树苗含苞吐绿,长势喜人。
种苗站的职工邸凯、孙宇宏、邱立柱和靳长林承担筛细土的重任,他们站在1米多宽的垄沟两侧,一边往筛子上装土,一边互相配合不停地抖动筛子过滤,一层细土便均匀地洒在苗床上,将新播撒的西伯利亚红松种子覆盖上。
邸凯说:“种子怕晒,我们要抢时间把它埋上,还要用木滚子压实,再盖上遮阴网,及时浇水,养生。”
全副武装的女职工姚丽娟和刘艳丽则承担了人工播种的任务,她们要用一只手拎着50多斤重的桶,另一只手将一粒粒花生米大小的黑色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
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财富。埋下一粒种子,就会收获一份希望。职工们正是带着这份信念与执著,仅用2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今年5亩西伯利亚红松的播种任务。
- 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一亩田蔬果园”成游客新宠2022/07/19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暖心!大庆高新区开展为社区抗疫一线工作者送“国庆面”行动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