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就业到教育、医疗……2018年第二次地区“两会”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做好民生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处处回应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小事”,但是每一桩“小事”都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大事”。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兴安百姓对切身相关的民生事项有了更高的要求,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些是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就是“指南针”。建设美丽新兴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我们主动适应民生新要求。打好稳定脱贫攻坚战,坚持农村、城镇和林业脱贫一体推进,注重精准扶贫与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紧密融合,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衔接,扶贫解困与林农合作共同推进,脱贫攻坚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相互促进,推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群众成功创业、促进就业,保持我区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让职工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下大力气抓好抓实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健康兴安”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提高林区人民健康福祉,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说之易,行之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全区党员干部和职工要坚持以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目标,根据区情和发展阶段,制定可实现的民生发展规划目标,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逐步增进民生福祉。要不图虚名、不务虚功,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紧紧抓住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锲而不舍向前推进,把这些惠民工程、暖心工程办好、办扎实。
“我们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地委书记苏春雨在2018年第二次地区“两会”上的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相信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我们定能用“稳稳的幸福”,支撑起兴安百姓的美好未来。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