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政情
搜 索
脱贫路上不停歇 幸福溢满民心田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两周年系列报道之五
2018-05-30 11:15:5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孙莹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又是五月芳菲时,苍松翠柏相拥,绿水青山相映。两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16年5月23日~25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深切关怀来到了黑龙江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考察调研……

  这一天,上甘岭林业局护林员甄长龙永生难忘——在红松林巡山时与总书记相遇。总书记说:“当年砍是必要的,现在护更是必要。全面停伐后,林业职工的工作生活情况我很惦记。”

  这一天,佳木斯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的村民永生难忘——总书记的到来,使这个只有198户居民的小村立刻沸腾起来。总书记说:“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

  两年后,春风再拂面,丁香花又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绵绵厚望,时刻牢记在龙江人民的心间。两年来,大兴安岭人民将总书记的话化为无坚不摧的力量,交出了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

  人民的事是总书记最关心的事,百姓的生活过得好不好时刻挂牵在总书记的心上。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说:“要突出重点,针对群众最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脱贫等问题发力。”

  自此之后,我区各项民生工作进行的更加强劲而有序。其中在聚力脱贫、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我区广大干部职工更加“卖力”,犹如一个个勇猛的战士,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最前线……

  呼中区碧水林场蔡军曾是林场的贫困户,在林场的帮助和支持下,靠种植黄芪、羊奶子树,酿造羊奶子酒摘掉了穷帽;新林林业局大乌苏林场职工付文学由原来靠亲戚朋友帮助甚至借钱勉强度日,到如今在政府的帮扶下成为了致富领路人;找项目、办产业、解难事、自掏腰包给贫困户提供资源……作为地区派驻的第一批驻村干部,驻漠河县兴安镇大河西村工作队始终牢记党组织的重托和贫困群众的期盼,全力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帮助贫困户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两年来,在打好脱贫攻坚战上,我区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采取产业增收、教育扶智、医疗救助、金融扶持、社保兜底等多种举措,推进精准扶贫,促进精准脱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随着全区各级各地各部门积极帮助贫困村选择扶贫项目、出台政策支持、协调生产资金,让许多贫困户端上了“金饭碗”,不仅生活有了保障,还让许多像付文学那样的贫困户成了“致富能手”。

  据了解,截至2017年末,全区共发展产业项目27个,带动贫困人口679人增收脱贫。为25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安排农村道路养护、保洁员等公益岗位,或者与合作社绑定开展劳务服务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年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在医疗保障方面,卫生部门争取资金60万元,为6个贫困村分别建成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开展了三轮调查摸底,完成了6109名农村贫困人口患病情况精准识别工作。将农村贫困慢病人口全部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全区累计签约贫困人口4101人,其中慢病患者近3000人。在住房保障方面,住建部门积极组织三县加区住建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全面核查。加区给予贫困户城市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政策,鼓励参与危房改造。塔河县投入169万元对贫困家庭房屋进行修缮。呼玛县为解决贫困户危房问题,采用维修、置换、村闲置房安置、幸福大院免费安置等一系列措施,解决贫困户刚性住房问题。同时,在教育保障、兜底保障等政策和安全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都采取分类施策精准扶贫,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今年,全区已完成谋划花卉种植、肉牛养殖、饲料加工、黑木耳养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79个,计划投入扶贫资金3367万元。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明日的兴安,明日的林海明珠,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直前的奋斗姿态,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为全面建设龙江新兴安而努力奋斗,也必将以更加亮丽的答卷,向总书记汇报!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