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搜 索
兴安岭上的杏林人 ——记塔河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玉勇
2018-07-04 10:41:5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邱贺岩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塔河县中医医院有这样一位德艺双馨、业务精湛的医生,他对待患者总是格外热情,对待工作总是一丝不苟。多年来,他曾先后获得过县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十佳优秀医生、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和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省支农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6年,他当选为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亚健康、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2017年,被评为塔河县第一届拔尖人才。他就是塔河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张玉勇。

  张玉勇是土生土长的大兴安岭人,对林区人民就医难、用药难的现象有深切的体会。少年时期,张玉勇便立志从医。1987年,从医学院校毕业后,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大兴安岭的中医药事业上。为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从医后的30多年里,张玉勇在坚持自学的基础上,格外珍惜每一次医学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机会,虚心向名医名家请教。他重视学习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收集民间单方、验方,将确有疗效的应用于临床,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日常工作中,张玉勇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放在首位。前来就诊的患者经常来自不同的地方,赶上人多的时候,排队到中午也难以看上病。为了能让外地患者看完病及时返回,他不知有多少个中午饿着肚子延时问诊。治愈率高、满意度高、复发率低,是患者对他的评价,而对他而言,患者的满意就是最好的回报。院领导的认可、同行的称赞和患者的好评,让他忘记了付出的艰辛。

  为解决偏远地区患者就医不便的难题,张玉勇和他的同事们多次深入塔河的偏远乡村甚至周边区局义诊。2017年6月,医院组织人员深入韩家园林业局等地开展巡回义诊活动,正身患疾病的张玉勇坚持随队一同前往。多日的颠簸劳顿和病痛的折磨没有影响到张玉勇的工作热情,望、闻、问、切,他耐心地为每一位患者诊治疾病,为他们做心理疏导,给他们制定切合实际的治疗方案。当忙完所有的工作大家都休息时,他才开始给自己做热敷。看到他带病坚持出诊工作,领导和同事们都十分心疼,大家都劝他多休息,注意自己的身体,他却乐呵呵地说:“没事,咱是医生,自己的病自己有数。”了解张玉勇的人都明白,他就是把这份治病救人的工作看得太重,不想让那些翘首以盼的患者望眼欲穿。

  作为副院长、主任中医师,除领导全院医护人员完成医疗及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外,张玉勇还要为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工作。他结合长期的工作经验,把先进的诊疗理念应用于临床,带头开展新业务,推广新技术,在同行中获得了较高评价,在患者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多年来,他在《中外医疗》《世界最新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等国家级医学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并参与编写出版医学论著2部,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为县、院的业务骨干,张玉勇还承担着指导下级医师临床工作和培训进修人员的任务。为给大兴安岭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他做起传帮带工作从来都是不厌其烦、毫无保留。从医30多年,自己早已是知名中医专家,但他总说自己的知识还差得很远。每次上级医院的专家来医院义诊,他都会全程陪同,帮助“打下手”,做些抄方之类的工作,认真学人之长。同事们开玩笑说:“你也是专家啊,还给他们抄方。”他笑着回答:“艺无止境,到任何时候都要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提高。”也有人说:“以你的资历、学历和技术,到外面去应聘能挣大钱啊!”可他却说:“大兴安岭的中医药事业需要中医医生,我的根在这里。”

  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从医30多年,张玉勇无数次谢绝患者的红包、礼物、宴请和药品商的回扣。他说,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种关乎生死的工作。百姓把医务工作者称作白衣天使,咱就得一心一意救死扶伤,不能给这个称号抹黑。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