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搜 索
行进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 ——2018年上半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2018-07-17 10:44:5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李佳宁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地委、行署提出“打好稳定脱贫攻坚战”工作部署的半年中,全区各地鼓实劲、谋实策、重实干,广大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夜以继日奋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处处展现出一幅幅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画面……

  加区在推进产业脱贫中,精心策划了百只笨鸡养殖、棚室种植以及村集体产业等切合实际的扶贫项目,并制定完善项目政策和推进实施举措,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狠抓宣传发动、调查摸底、申报审批等项工作,有效确保了各扶贫项目和扶贫政策的推进实施。

  加林局为从事沙棘种植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42800棵,利用旅游项目使12名贫困职工实现增收。

  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施福来与村“两委”积极谋划,将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狠抓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带领村“两委”成员加强村内建设,发展经济,推动精准扶贫,密切党群关系,让驻村扶贫工作队“住”进了村民的心里。

  为完成到2018年年末569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个贫困村出列的工作目标,行署农委严格执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瞄准特定贫困群众落实“三保障”政策,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产业扶贫,开展林农联合扶贫试点,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在打好“农村扶贫”攻坚战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截至目前,对全区569名未脱贫人口开展了调查摸底,针对贫困发生特点,为每名贫困人口量身定制了脱贫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全面实施了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服务方式,全区共资助学前、义教、普高建档立卡家庭学生47人,助、免资金4.38万元;将超出农村低保条件的213人清退出农村低保范围;全区扶贫小额贷款余额达729万元;谋划了漠河市兴安镇脱贫户种植金莲花项目、加区扶贫大棚建设项目,塔河县力禾合作社带动十八站乡汉族村贫困户养殖增收项目,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全区培训贫困户和帮扶责任人300人(次),发放宣传单3000余张;在呼玛县、塔河县、韩家园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开展试点,通过增设生态护林员岗位,发展林下经济等措施,助推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落实驻村工作经费65万元,全区13支驻村工作队累计走访村民8470次,办实事941件,落实产业扶贫资金836万元,发展产业扶贫项目15个。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放在心头的民生大事。2018年是我区实现城镇居民、林业职工精准脱贫目标的收关之年,为确保全区3888名城镇林业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解困,地区总工会以强化领导为保障,落实各项责任制,强力推动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成立了考核组织机构,强化处级领导包镇(场),领导干部、机关单位、党支部包个人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定期例会、汇报、督查、问责等制度,全区各级工会73人在扶贫办任职,为保证脱贫工作深入开展、抓出成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区举办“春风送暖、助困脱贫,阳光就业”大型企业用工对接会,647人与各用人单位签订了求职意向书。

  新林区以7镇2场的9个扶贫创业基地为主战场,已发展产业项目35类,分布在全区9个镇(场)。

  十八站局、韩局重视以产业带动脱贫,建立基地+贫困户、管护区经济体+贫困户模式,构建新型脱贫工作链,形成双向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家庭参与入股,以分红的形式补贴作为收入,实现脱贫增收。

  漠河市金融部门优先对从事第三产业的贫困家庭提供贷款,制定脱贫产业专项扶持政策,重点对河湾经营所种猪繁育中心、古莲冷水鱼养殖厂、漠河林场网箱养殖厂、防火办富克山种养基地4个脱贫项目进行资金扶持,下发专项扶贫资金22万元,33名贫困职工实现再就业。

  新林区建立健全《脱贫户分类档案》,十八站创造性地实施“4321”脱贫退出机制,图强林业局制定出台《图强林业局精准扶贫退出管理办法》,编印了《精准扶贫回访手册》,进一步落实包保责任制,全区共结成帮扶对子6119个。

  脱贫攻坚是硬骨头,如期脱贫是硬任务。经过半年的拼搏奋战,我区各项脱贫攻坚工作正在按照年度目标、责任、时限和要求,有序推进、分步实施,脱贫致富光荣、扶贫济困光荣的氛围更加浓厚,全区上下正以不达目的不收兵的决心和干劲真抓实干、合力攻坚,力争在年底前完成目标任务,向党和人民交出脱贫攻坚的优异答卷。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