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呀?我家的小笨鸡基本上卖完了,太感谢你们了。”
“又去谁家入户呀,这大冷的天可得多穿点,别感冒了。”
……
走在漠河北红村的村头巷尾,村民们只要是看见驻村干部,脸上立马洋溢出灿烂的笑容,或是与他们“汇报”自家的情况,或是亲切的拉着家常,言语之间无不流露出一种“亲密”。
去年12月,记者在北红村采访时,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的村民和驻村干部之间的那种温暖,也了解了这种温暖是经过时间的考验与磨砺才逐渐形成的。
“起初我们到这里的时候,村民们对我们并不接受,以为我们就是来走走形式,摆摆花架子,而且在工作上丝毫不配合,甚至有人问‘你们这次到这来待多长时间呀?回去就提了吧?’”想起刚来的那阵,北红村年轻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队长施福来有些无奈的说道。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们不只在工作上支持还把我们当自家人对待,大事小情的有什么心里话不跟村长说,都会对我们讲。”说起这些施福来特别的高兴。
在工作队办公室墙面上挂着的那一面面“为民解忧扶贫帮困”的锦旗就是对施福来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采访中,恰巧工作人员在进行入户,记者便跟随他们一起“看看”。当工作队刚刚走进63岁村民任其信家院子时,在屋里的任其信就满脸笑容的、拖着他那不太利落的腿脚快速迎了上来,拉着他们的手说:“你们可来了,我现在一天看不见你们心里就没招没落的,咋就这么想呢,你们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太多好事实事,可得在村里多呆几年,别急着走,我们舍不得你们走呀……”一句无意的心里话表达出了村民与驻村干部间真挚而浓厚的情感,也体现出了工作队在村民心中的位置。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只驻村扶贫工作队于2017年5月27日入驻北红村,由漠河县财政局3名年轻的干部组成,带着帮助北红村153名父老乡亲挖去穷根的信心,也带着2020年决胜小康的决心,扎根北红村。他们详细摸底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因人施策,不仅仅将好的政策措施传递给村民,更是手把手的教,脚踏实地的做,有时还会亲自跑腿去帮村民办。除了一些政策上的大方向出计帮忙,生活中的小事也不落过。谁家的火墙倒了,帮砌!火炕塌了,帮建!牛跑丢了,帮找!帮忙、帮助这两个词是烙印在北红村驻村工作队中的永恒词语。总之,只要是生活中有困难,一定会看见驻村干部的身影。
“我们来到这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里的村民生活越来越好,过上好日子。”北红村驻村干部李军旭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此,把正确思想灌输给群众,用真心去与群众交流,改变他们陈旧的思想观念,已成为当前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我们经常利用村广播宣传十九大精神,让村民们多了解一些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施福来说。“现在走访群众,主要是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的思想得到转变,所谓扶贫要先扶志,只有思想得到转变了,他们才能做到真正的脱贫。”
截至2017年11月末,驻村工作队为12户贫困户办理了贷款,贷款金额58万元,并落实了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政策,解决了村民在村卫生所无法使用医保证的需求。在新农村建设,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先后修建了村里2000延长米的排水沟工程,夹板障子1800延长米,绿化植树6000株。
如今只要提起驻村工作队,北红村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驻村干部不只要“驻身”还要“驻心”。北红村这支年轻的驻村工作队不仅做到了“驻身”、“驻心”,还真正的做到了爱与责任同驻。
- 八五九农场“以赛促收”显身手 广袤大地奏“丰歌”2021/09/28
- 探秋——龙江五大旅游线路2018/10/31
- 【黑龙江省新闻联播】桦川稻香节 好米迎客来2018/10/29
- 大庆油田采油三厂:这块金牌真不易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