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搜 索
奏响发展崛起的最强音 ——十八站林业局强力推进经济发展纪实
2018-03-22 13:49:45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张清林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初春的大兴安岭依旧寒冷,但十八站局矿泉水生产车间、依西肯管护区驿晟农产品加工车间却热潮涌动,一个个产业项目、一项项利民工程犹如激情跳动的音符,演绎着一曲十八古驿站后发崛起的奋进之歌。

  筑牢崛起基础

   让产业“强”起来

  林区转型发展如何使职工做到转岗不下岗?十八站林业局提出了“产业带动创业、产业拉动经济,局场两级全覆盖”的工作思路,为276名职工提供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000万元。通过组建联合体的方式,解决创业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不足的问题。全局有226名职工组成了18个联合体,投资791万元,新增创业项目21个。为7个管护区投入企业发展资金210万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让各管护区自主经营、自我谋划,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壮大管护区经济。

  采取多轮驱动

   让项目“活”起来

  十八站局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增效益、促发展的重要抓手,采取“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业、绿色矿业、水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富民强局的新路子。

  为拓宽经济发展渠道,这个局积极推进中草药种植加工项目,将五味子繁育、种植、萃取工作作为今年重点推进的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785万元;大兴安岭中天康达有限公司在林业局种植水飞蓟3000亩、黄芪800余亩、菟丝子450亩;以“天然多锶、保健高端”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双河高锶矿泉水项目,目前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进一步加强欧浦煤矿经营管理,累计生产原煤31.2万吨,总销售额4298万元,实现利润1374万元。

  发展管护区经济

   让职工“富”起来

  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65综合种养基地”是集生态旅游、白酒酿造和生猪、黑木耳、冷水鱼养殖为一体的综合种植养殖基地。菌包厂年制菌能力达到200万袋,年生产三级菌100万袋左右。采取“酿造纯粮酒+窖藏服务”的经营模式,生产浓香型高粱、玉米、三粮、五粮等白酒,日产纯粮食白酒达3500斤以上,窖藏量可达30万斤,年销售量可达10万斤以上。每年养殖鲟鱼、鲤鱼、鲫鱼、哲罗鱼等冷水鱼10万余尾,是大兴安岭地区鲟鱼养殖第一家,实现利润8万余元。目前,管护区147名职工中创业、从业人员达105人,占职工总数的65%,人均年增收达7000元以上。

  依西肯管护区12名职工组成合作社,集资60万元建立了有48头肉牛的养殖场1个。筹集资金184万元,成立大兴安岭驿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利用优质小麦做加工原料生产面粉500余吨,销售482吨,实现直接利润7.7万元。

  白银纳管护区利用废旧轮船开发集餐饮、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休闲场地,年收入达50万元……

  十八站局管护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动人景象。

  通过产业创业项目带动,十八站局发展了10余个创业项目,涵盖特色种植养殖业、旅游服务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业以及北药种苗繁育和蓝莓收购加工4个领域、5个行业。全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08万元,实现增速6.5%。

责任编辑:左远红

频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