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他和媳妇借来的住所,躺在床上的他不时地在心里呐喊:家没了,钱花光了,我什么时候能站起来啊!
如果不是那场意外,今年53岁的加区居民孙军和媳妇刘永双还会像往常一样打工、回家、做饭,赶上节日再去亲戚家串个门,亲朋好友在一起热闹热闹。
但在2014年4月的一天,这样平静祥和的生活被打破了。孙军在帮人干活时发生意外,双腿骨折,由于伤势严重,地区医院条件有限,孙军被转往哈尔滨的医院做了腿部骨折处支架手术。出事前,孙军靠电焊手艺一个月能赚3000元左右,媳妇在饭店洗碗月收入1000元,俩人的辛苦劳动虽不能让他们大富大贵,但却衣食无忧。
现在孙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他因治病已经外债累累,为了凑钱在哈尔滨做手术,他把家里的平房卖了1万多,仅有的2万元存款也全部用上了。由于腿部骨头全靠金属支架固定,孙军无法下地,生活不能自理,媳妇每天在家做饭、护理他,再不能外出打工,家里一下子没有了收入。
记者和孙军交谈时了解到,在哈尔滨看病期间,为了节省每天10元的陪护床费,媳妇刘永双晚上睡在医院走廊里,饿了啃个馒头就咸菜,省下钱给孙军买点肉菜补充营养。即使是这样,没几天的时间,3万多也花没了。媳妇刘永双给娘家人打电话借钱,又找孙军家的亲戚,陆陆续续借了10万多,总算把孙军在哈尔滨住院的费用交上了。
背负累累债务让孙军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躺在床上,心里的急切压过了身体的疼痛,只盼望着自己早点站起来。出院后,孙军住在外甥家,米面油是亲戚给送来的。“每次亲戚给送米面时,我就想,欠人家钱没还,还得吃人家喝人家的。不少亲戚家条件也不太好,有的家里还有孩子上大学,我心里就着急,真想早日康复,打工赚钱早点还他们钱。”孙军说。
由于左腿不能回弯,肌肉有点萎缩,媳妇刘永双每天都会用热水给他擦身子促进血液循环,刘永双在给他按摩的时候总是劝他:“人在就好,一切慢慢来,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等你病好了,能自理了,我出去打工还钱。你出事那天,要是人没了,扔下我可咋办啊!丢了腿,捡条命,人在,啥都在!”
看着孙军借住的“家”,想着他说的“等腿好了,我就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赚钱好还债,早点把钱还给人家心里才能踏实。人活着,就要讲信誉呀。”记者内心油然而生敬佩之情。孙军着急想要站起来,矗立的不仅是他的身体,还有他不屈不挠的精神!
记者手记有一种心情叫感动
我在策划会上接到这个采访任务的时候,说实话,有些犹豫,在工作中遇见过很多因病致贫的家庭,不知道从何下手去采访这家人,也不知孙军面对采访会不会有抵触心理。下班回家后,想了很久,有点迷茫,还有点焦虑,因为不知从何下手。
第二天,我带着犹豫走进了孙军家,他个子不高,不善言语,讲话时不时地透露出那种劳动者的朴实劲儿,虽然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让我很敬佩。
因病致贫,家庭负债累累。
夫妻二人结婚20年,虽然没有子女,但夫妻感情一直很好,尤其是这次意外,妻子没有嫌弃丈夫、嫌弃这个家,悉心照顾孙军的日常起居。住院期间,为了省下10元的陪护床费,她每天睡在走廊的地砖上面……听着这些妻子给予丈夫关心与照顾的故事,一时间我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内心复杂的感受。而他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没了家,没了钱,而是明年拆除支架的手术费用至少还需要七八万元,孙军双腿骨折不在医保保障范围内,花的钱一分钱也报销不了,再借已经无门了。
这次事故让孙军双腿骨折,借钱治病,他是不幸的。但有一位好妻子,与他患难与共、不离不弃,他又是幸福的。虽然这个家庭面临着伤病、面临着贫困,但我相信,会有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去关怀、去帮助这个家庭。
愿孙军早日康复!

现在的孙军拄着双拐已经能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对未来的生活他充满了信心。
本报记者李旭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