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地委书记贾玉梅深入加区加北乡、白桦乡,就备春耕生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她强调,要深入学习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立足区情、发挥优势,找准定位、深挖潜能,加快发展林区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近年来,加区按照“大田围绕产业做,棚室围绕城市菜篮子做”的农业发展思路,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一方面,依托我区大豆深加工、马铃薯产业园等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引导加北、白桦两乡农民扩大马铃薯、大豆特别是有机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棚室经济,加北乡五一村老道口棚室蔬菜、白桦特色吊瓜、东山村草莓基地已粗具规模,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加北乡五一村老道口村民马东军、白桦乡五岔沟村民朱明臣以养殖肉牛为主,产品基本上实现了自产自销,收入也比较可观。在马东军、朱明臣的养殖场,贾玉梅详细了解了养殖方式、卫生防疫、产品营销情况,鼓励他们探索科学化、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模式,提高养殖业经营水平。同时,认真研究养殖业相关政策,联合其他养殖户组建合作社,开展实质性合作,争取政策支持,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走进老道口村民冷玉廷、高井贵、蒋秋莲家的温室大棚,令人眼前一亮,与室外冰天雪地相比,棚室内春意盎然,绿油油的小白菜、婆婆丁等小菜长势喜人。村民小组组长蒋秋莲介绍,全村温室大棚种植的蔬菜在春节前后已经销售了两茬,价格也非常好。贾玉梅一边询问蔬菜的品种培育、日常管理、施肥方式、产品销售情况,一边与村民们算起了经济账。她说,我区生态环境优越,我们的村干部应当带领大家认真研究种植方式,依托生态优势和现有基础,在种植有机蔬菜上做文章、下力气,虽然投入相对高一些,但产品质量更好、价格更高,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有机蔬菜、健康蔬菜,更能够增加种植户的收益。同时,采取组建合作社的方式,把种植户组织起来,改变以往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局面,从而形成合力,打品牌、抓营销,按照订单组织生产,按照市场需求实施差异化种植,提高科学化种植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种植户收入。
在白桦乡五岔沟村马铃薯种植大户夏玉国家中,贾玉梅仔细询问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营销等情况,勉励他在现有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开展订单式生产,同时,在种植有机农作物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进一步将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在白桦村食用菌养殖户居兴华家中,贾玉梅详细了解食用菌养殖种类、规模和营销情况,希望他加大产品宣传力度,认真研究市场营销,找客户、找订单,科学合理组织生产。同时,学习掌握“互联网+”,运用新兴媒体搞好产品营销,确保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在白桦村吊瓜种植户张桂珍家中,贾玉梅全面了解了村里钢架大棚数量、特色瓜果种植面积和村民收入情况,围绕增强品牌意识、抓好产品营销、种植有机农产品、促进特色种植业发展壮大与种植户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研时,贾玉梅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白桦、加北两乡工作汇报,围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群众增收致富等内容向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
贾玉梅强调,我区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立足区情实际,明确农业发展定位,深入挖掘优势和潜能,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做精、做足、做优,实现效益最大化。要抓好高效农作物种植,打好生态牌、绿色牌、有机牌,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由低效品种向高效品种转变。要抓好特色养殖业,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优势品种,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形成规模,做大做强。要从市场营销入手,大力推广订单式生产,按市场需求确定种植品种、规模。同时,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农户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充分借助“互联网+销售”模式,依托地区电商产业园,推动营销方式转变,确保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贾玉梅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技能培训、推广新技术和新产品、融资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要认真分析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研究制定对策,找准突破口,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选好带头人,指导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教育培训和统一生产营销等相关制度,全面提升合作社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贾玉梅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大力推进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地委办公室及加区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调研。

2月20日,地委书记贾玉梅一行来到加区加北乡老道口村,就农业生产准备情况进行调研。
本报记者李旭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