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十八站局党委、林业局结合实际,利用丰富的地缘、人文环境优势,本着保护与发展并重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在软环境建设上找准切入点,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良好人文环境。
开展环境整治。这个局制定下发了《十八站林业地区“城镇管理年”环境卫生治理活动方案》和《关于开展春季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实行“一把手”工程,建立“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季奖惩”的督查考评机制,确保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投资531万元,对三个小区39条主干道全部硬化,全局道路硬化率达95%以上。形成了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人在景中”“处处皆环境,街街草色青”的工作目标。
绿化美化城镇。这个局把“增绿”行动和美化环境作为营造文化旅游软环境的工作重点。采取设定目标、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重奖重罚、齐抓共管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义务植树活动和美化环境工作,形成了局党委主导、各单位部门具体操作、责任单位督办检查、职工群众全民参与的经营模式。全局共出动万余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完成大苗植树任务5万余株;移植花卉30万株;清理草坪800多平方米。
加大宣传力度。他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平台、网站等媒体,通过大量的宣传图片、文字说明,对历史渊源、形成原因、各种传说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截至目前,共在各类媒体发送宣传图片400余幅,关注人数达5万余人;收集民间传说5篇,撰写驿站文化旅游宣传作品15篇。下发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制作了旧石器时代博物馆、林业开发建设博物园、依沙溪河漂流、富拉罕遗址博物馆等十一项重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书,开展了界江游等活动。发动全局职工在施业区内寻找旅游景点,挖掘历史文化线索,先后发现了萨吉满圣山、龙栈大马场、65综合养殖基地、镇江佛(暂定名)等旅游景点,为十八站林业局整体转型奠定了基础。
修缮、新建休闲娱乐场所。这个局抽调500余人,采取集中突破,划片、划段、责任到人的方式,对驿园公园、生态林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在驿园公园设立了29块廉政石群,在生态林苑移植了百余株大兴安岭珍贵树种和植物,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在局址5区建设“连心广场”,组织1000余人义务铺设草坪,安装健身器材,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在11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上栽植了绿篱、花卉,安装了18套健身器材。全力打造林业开发生产建设博物园(旅游区)项目,将原贮木场所有设备、生产工序进行整体保护与整体规划。
制作了文化旅游宣传片。这个局制作了反映十八站风土人情的专题片11部,围绕林业局的生态建设、人文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拍摄了防火、环境建设、文明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的公益广告6部,提高十八站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每周一个专题,利用本地新闻之前或之后的时间进行播放。
加大文化设施投入。他们利用文化体育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陆续投资240万元,搭建了T型活动舞台,安装了21平方米的电子大屏幕,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活动大厅、400多平方米的民乐健身厅、100多平方米的老年棋牌室、80多平方米的舞蹈排练室。购置室内外健身器材30余件,修建2万平方米的室外健身场地,并设立了30多平方米的文化长廊,成立各种文化团体1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