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森防
缅怀抗联第三支队 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时间 :2016-05-1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鏖战兴安一片天,库楚河水泪潸潸;百多忠骨遗荒野,常忆英雄去不还。”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第三支队曾经深入大兴安岭进行战斗。作为驻守在大兴安岭的部队,缅怀抗联第三支队的英雄壮举,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对于践行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坚定改革强军固防的决心斗志,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军事斗争准备,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抗联三支队的组建

  在大兴安岭的主要战斗历程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族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推动下,纷纷组建抗日武装,统称抗日义勇军。1933年1月,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称东北抗日联军。1939年5月30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以3、6、9、11军为基础,在黑河德都朝阳山成立,并通告东北抗日联军第一、第二路军。1940年1月24日,东北抗联根据斗争形势,决定采取逐渐收缩、保存实力的方针,将抗联各路军以下实行支队建制。第一路军编为第一、四、七支队;第二路军编为第二、五、八支队;第三路军编为第三、六、九、十二支队。

  第三支队组建时由王明贵任支队长,赵敬夫任政治委员,王钧任参谋长。1940年7月20日,赵敬夫在朝阳山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第二任政治委员高禹民于1940年12月1日,在内蒙古阿荣旗鸡冠山与日军“讨伐队”的遭遇战中壮烈牺牲。1941年5月中旬,第三路军指挥部派宣传科长陈雷到三支队负责政治工作。同年6月,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根据抗战形势,决定派第三支队进入大兴安岭地区,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战主张,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组织和发动群众,壮大抗日武装,捣毁据点,主动进攻敌人,扰乱敌人后方,钳制日军进攻苏联;捣毁日伪采金矿点和木材采伐点,保护矿产和森林资源。抗联三支队100余名官兵肩负这着三项任务一路西征,挺进大兴安岭。

  1941年6月,抗联三支队接连攻打了伪瑷珲县罕达气金矿和嫩江八站的伪黑河省国境警察队,先后击毙日军5人,俘虏伪警61人,缴获长短枪械57支,子弹16800发,为西征树立了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1941年7月下旬,抗联三支队渡过嫩江,到达毕拉河南岸小二沟鄂伦春部落,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和党的民族政策,王明贵、陈雷、安永华(抗联三支队教导队队长,朝鲜族)等与部落头领盖山、廷宝以及达斡尔族首领额勒格苏等4个民族的11名异姓兄弟义结金兰。此后,抗联三支队与鄂族兄弟一起,先后袭击了格尼河日本益昌公司及其伐木作业区、甘南县宝山镇伪警察署、中东铁路支线博克图26号小站和马场、札敦河日本伐木公司等,击毙1名日军大佐和20余名日军,以及1名伪警察署长和30名伪军,俘虏伪军1个连,缴获机枪3挺、步枪32支,大量马匹和各种军用物资,此时抗联三支队成为兵强马壮的骑兵部队。1941年11月中旬,抗联三支队从内蒙古喜桂图旗札敦河浩浩荡荡向大兴安岭深处挺进,拉开了转战大兴安岭的序幕。

  第一阶段:由南向北一越伊勒呼里山

  伊勒呼里山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西接大兴安岭北部的雉鸡场山,由西向东延伸约200多公里,与小兴安岭相接,是大兴安岭的主要支脉。1941年12月11日,抗联三支队悄悄进入小扬气伐木公司, 12日进入满鲜木业八大一和中扬气,13日进入大扬气,14日进入库楚河。所到之处势如破竹,收缴了大批的粮食、物资等生活用品,抗联三支队将这些物品藏进密林深处,以备日后急需。17日抗联三支队从大扬气出发,沿库楚河向上游艰难跋涉。21日抗联三支队顺利进驻余庆公司,该公司又称宝吉金矿,地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交通闭塞,没有伪军和日本人,只有管理公司的“把头”。抗联三支队封锁了一切路口,只准进不准出。经过几天清仓查库,发现粮食足够500人吃4个月,决定在此组织冬训。从12月24日开始,王明贵和王钧同志讲军事课,陈雷同志讲政治课,各大队长负责课后辅导。军事课根据抗日游击战争的需要,重点讲游击战的战术问题,学习行军、露营、防冻军事常识,研究奔袭、奇袭、伏击等常用战术,提高了广大官兵的游击战术和战斗技能。政治课从战士的思想实际出发,讲解了《日本的侵略政策》、《克服抗日战争的悲观失望情绪》和《全民族当前的紧急任务》,进一步武装了官兵头脑。冬训按计划进行了一个月,指战员们收获很大,170多名精兵强将,斗志昂扬,跃跃欲试。1942年1月下旬,抗联三支队一鼓作气攻占了呼玛河两岸的宏西利、西乌勒、北西里、兴隆沟、吉龙沟、会宝沟、达拉罕、闹达罕等10余个主要金矿点,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没收了黄金、伪币等财物,破坏了机械化采金船等设备设施。最后抗联三支队转移至倭勒根河口休整,王明贵亲自护送在闹达罕遭遇战中负伤的参谋长王钧、中队长赵喜林和为培养人才挑选的梁成玉等10名学员,从旺哈达的画山过境前苏联疗伤和受训。三支队的战斗行动,引起了敌人的恐慌,日本关东军总部从兴安北省、兴安南省、黑河省、嫩江省调集2万多日伪军,组成多支“讨伐队”,对抗联三支队进行疯狂“围剿”。

  第二阶段:由北向南二越伊勒呼里山

  针对日伪军大规模讨伐的严峻形势,抗联三支队党委在倭勒根河口召开党委会,研究确定部队下一步行动方案,决定避敌锋芒,摆脱日伪“讨伐队”的围击,由北向南翻越伊勒呼里山,原路返回嫩江平原与总部汇合,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42年2月中旬,抗联三支队沿着倭勒根河上行时,在余庆西北卡遭到日军铃木喜一“讨伐队”的伏击,部队减员至130人左右。抗联三支队重整队伍后,急速翻越伊勒呼里山,到达库楚河边的山坳,准备在库楚河两岸打击尾追之敌。阴险狡猾的铃木喜一识破了抗联三支队的意图,提前占据了库楚河东西两个制高点,从东南西三面将刚刚下山的抗联三支队团团围住。战斗打得异常残酷和激烈,持续了整整一天,八大队长徐宝和、警卫员宋喜林等一批优秀的指战员英勇牺牲,血染库楚河畔,百余人的队伍只剩下了25人,其中伤员11人。天黑后,王明贵组织大家突围,他在前面杀开一条血路,带领大家在夜幕掩护下,消失在高山密林中。

  第三阶段:由南向北三越伊勒呼里山

  经过五六天的连续行军和残酷战斗,部队仅剩下13人,王明贵和陈雷召集任德福、王长海、汪成3名同志开会,根据当前形势和状况,决定由南向北翻越伊勒呼里山,摆脱敌人,保存力量,过江养伤,回来再战。2月20日后,抗联三支队经过多场恶仗,摆脱日伪军的围追堵截,终于翻越伊勒呼里山,回到大兴安岭北坡。2月26日凌晨,抗联三支队仅剩的11名同志终于到达呼玛县旺哈达的画山,冲过界江,进入前苏联。

  自1941年12月11日挺进小扬气开始,到1942年2月26日经旺哈达画山过境前苏联,抗联三支队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战斗了3个月。期间3次翻越伊勒呼里山,行程2000多公里,历经大小战斗30余次,攻占日伪金矿、伐木公司、村屯22处,打死打伤日伪军百余名,俘虏伪军300余人,缴获各种枪械300多支,子弹几万发,马500多匹,黄金20多两,粮食百余吨以及布匹、服装等生活用品若干。不但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大兴安岭地区的日本侵略者,阻止了日本帝国主义对大兴安岭资源的疯狂掠夺,而且广泛发动和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播洒下革命火种,唤醒了劳苦大众,在大兴安岭地区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特别是与其他抗联武装一起留下了世代传承的东北抗联精神,为夺取全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抗联三支队

  战斗在大兴安岭的主要启示

  听党指挥永远是我军的军魂

  学习抗联三支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抓好强基固本的铸魂工程。每当面临重大关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每当确定重大事项,哪怕只剩下13个人,抗联三支队都要召开各种形式的党的会议,体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新形势下,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军作为西化、分化的重点,想方设法进行渗透和破坏,妄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习主席指出,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把听党指挥放在军队建设的首要位置,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越是形势复杂、困难挫折,越要加强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要加强理论武装,引导官兵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增进对党中央、习主席的信赖和拥戴。要弘扬优良传统,引导官兵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军,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当好红色传人。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切实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军的根本宗旨

  学习抗联三支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我军建军伊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严格贯彻执行。抗联三支队每到一处,既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破坏日伪黄金、木材生产,又紧紧地依靠群众、宣传发动群众和关心服务群众。1945年4月,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概括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习主席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以推进,要求统筹经济国防建设,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发展格局。大兴安岭地区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军分区部队要牢记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为第二故乡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自觉保护森林资源,弘扬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优良传统,在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切实抓好双拥向双支拓展,进一步加强军民深度融合,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练兵打仗永远是我军的根本任务

  学习抗联三支队、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必须始终扭住实战化训练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提升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打赢能力。抗联三支队的训练,其目的性、针对性非常明确和具体,从他们冬训课目的设置上可以看出,都是为了解决完成三项任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习主席担任军委主席不久,便以强烈的使命担当,高瞻远瞩地指出,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战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练兵打仗、带兵打仗、当兵打仗,必须首先抓好实战化训练。要结合担负任务、结合任务地域、结合培养作风,切实把训练课目训实。要大力端正训风演风考风,加强实战化训练督导落实,加大实战化训练问责、追责,确保实战化训练落到实处。要坚持勤训一体,围绕提升执勤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化训练,以执勤带训练,以训练促执勤,切实提高管边控边能力,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有效处置,保持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

  (作者系大兴安岭军分区司令员)

  

 

   三支队官兵挖壕据守抵抗侵略。 (资料片)

  

 

   抗联三支队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大兴安岭的热土之上,供后人瞻仰。(资料片)

  

 

   新时代的军人,驻守祖国北疆,继承和发扬着抗联精神。 曹修武摄

编辑:曲慧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