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风雨见彩虹
——图强林业局经济转型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徐守岭
国家禁采令下达后,林业靠木材生存的日子一去不返。企业要发展,职工要吃饭,发展之路在何方?面对困境,图强局党政领导多次磋商,共谋发展大计。把发展的目光锁定在生态旅游、碳汇造林、全民创业上。由此,一场转型发展风暴在图强这片土地迅速掀起。
破冰之“旅”,拨云见日。图强境内山川河流、江湾湿地众多,黑桦林风光秀丽,小城镇民风淳朴。依托山水资源打造生态旅游可谓精明之举。为使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变成现实,林业局迅速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图强旅游摄影攻略》,邀请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制定了《九曲十八弯湿地景观项目总体规划》,修通了图强至龙江第一湾、乌苏里“卡伦小镇”旅游通道,分别在九曲十八湾、二十四公里白桦林、龙江第一湾建成了观景台,在密林中、湿地内、思索湖边用木板铺设观景栈道。习总书记参加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加强生态保护、把青山绿水变成真金白银的指示精神,更加坚定了图强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决心。现如今,图强通往龙江第一湾景区、三零干线二十四公里白桦林内蜿蜒曲折的林间小路如同玉带穿梭林内,美不胜收。卡伦小镇人声鼎沸、景区46.2公里输电线路及通讯线路架设工作有序铺开。进入6月以来,九曲十八弯、龙江第一湾、卡伦最北点、森林木屋内、思索湖边、黑桦林、白桦林、樟子松林、比让岛等景区景点人声鼎沸、车辆如潮,一派热闹景象。旅游业的升温,带动了餐饮、宾馆、出租车、根雕根艺、田园瓜果采摘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业兴、百业旺的喜人景象。6月2日,北京华汉旅创意设计所项目组成员听取了图强林业局系列规划,认为《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总体规划》、《重要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简明扼要、一气呵成,准确梳理出了图强的旅游发展瓶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既充分考虑了图强的实际情况,又与当前旅游发展趋势相结合,受到当地领导和旅游专家的一致好评。由此,因木材停止采伐笼罩在头顶的阴霾随风散去,图强旅游业将展开双臂迎接美好的明天。
“碳”路转型,柳暗花明。相对于传统林业,碳汇造林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可以有条件地通过碳汇贸易获取收益,具备“交易”的潜质。有交易就可能获得利润,企业和个人捐资碳汇,可以积累碳信用指标,未来不仅能够抵减碳排放,而且有望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对于企业,这无异是一种长远投资,能为企业储存更大的发展空间。林业局局长胡守庆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碳汇造林工作中。为确保项目如期实施,林业局成立了碳汇造林项目工作小组,随时掌控项目进展情况,经过2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于近日成功通过权威第三方审核机构的项目审核,顺利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通知书。经中环联合认证中心审定,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在2005年到2025年计入期内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可达8231915吨,年均减排量约为411596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作为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第一个、也是国内规模较大获得备案的碳汇造林项目,意义重大。
此次成功申报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项目)意味着图强林业局多年来的生态保护成果将通过碳交易市场进行出售,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林业局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和强大发展后劲。
创新创业,“绿”满山城。经济转型发展之后,“靠山吃山”、消耗森林资源的日子一去不返。林业局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依托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优势发展食用菌养殖、依托冷资源优势发展珍贵毛皮动物养殖,成功构建起多种模式并存的创业格局,实现了“不砍树、也致富”的经济战略转型。按照地委、行署发展“六大产业”、实施“三大工程”、营造“两大环境”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了全民创业发展规划,果断出台《“三增”创富工程实施方案》和《“三增”创富工程考核办法》,烧柴供应优惠办法、建场用料优惠办法、棚室吊袋栽培技术扶持奖励办法、黑木耳栽培奖励办法等相继出台,并在食用菌棚式吊袋木耳基地现场会上一次性支付兑现了食用菌养殖户奖励资金6万元。同时,建立了集林下经济、食用菌养殖、特色毛皮动物养殖等创业项目库,搜集创业项目170多个,提供项目信息咨询200多人次,先后有80多名创业者通过项目库找到了适合的项目并成功创业。为实现抱团发展,林业局还成立了9个自主创业合作社,入社职工百姓500多人,总资产达3000余万元,在全局形成了“上接市场、下联职工、基地带动、家家创业”的浓厚氛围。据统计,全局目前从事黑木耳养殖业户82户300多人,地栽、吊袋木耳达到470万袋;灵芝养殖户80户200万袋,实现利润1800多万元;特色毛皮养殖户52户300余人,养殖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年产皮张10万余张;绿色无公害棚室果蔬种植户22户;自主创业人员增至2500多人,创造产值2亿余元。
停止采伐后,图强局从转型发展的破冰之“旅”,到生态经济的“碳”路转型,再到“林下种养”的方兴未艾,各项工作扎堆开展,并驾齐驱,呈现出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气势,勾勒出“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万千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