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北药
扬帆起航正当时 乘势而上齐发力
时间 :2016-06-24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下拉作用明显减弱回暖形势更加稳固

   1~5月份全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本报讯(王杨记者曹伟)今年1~5月份,我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好转,虽然部分领域出现降幅,但与前两年相比对经济的下拉作用明显减弱,回暖形势更加稳固,总体上经济发展的后劲较足。

  1~5月份,我区宏观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国家和全省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但总体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财政收支、金融贷款等领域出现降幅,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经济稳定运行的支撑力不足。从近三年发展形势看,全省7个资源型城市中,除鸡西出现缓慢回暖外,鹤岗、双鸭山、伊春、大庆等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我区经济经历了近一年半的政策性调整阵痛和市场性因素影响后,在去年下半年逐步回暖,目前回暖形势更加稳固,经济发展有所上扬,在2015年度省对市地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中进入优秀档次,在7个资源型城市中仅居鸡西之后。

  统计数据表明,我区下滑领域降幅收窄,经济形势明显好转。去年,对经济影响较大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大幅度下滑,仅木材加工和煤炭生产就拉动经济下降3.2个百分点。今年,我区经济重点领域明显回暖,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两大领域实现恢复性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财政收入降幅与去年同期对比缓慢收窄,对经济的下拉作用有所减弱。虽然金融等领域出现降幅,由于占GDP比重较低,下拉作用并不明显。

  可喜的是,我区重点领域发展后劲增强。规模以上工业由于矿产开发企业恢复性生产和绿色食品加工业大幅增长的拉动,在一季度出现急速反弹后呈持续增长态势,完成增加值1.4亿元,增长14.0%,比去年同期下降19.5%的速度回升3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额2.8亿元,虽然下降6.6%,但下半年由于中石油管道二期工程、交通和水利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出现转机,预计全年将实现一定速度的增长。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和第二十七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我区又传回好消息。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在新型建筑材料展区参展的木结构建筑,以其生态环保的原材料、时尚美观的造型、精雕细琢的品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嘉宾和客商。公司一班人先期抵达哈尔滨积极主动与国内外客商接洽,成功与山东鲁能集团签订了2500万元、总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的木结构建筑生产销售合同。

  6月16日,我区代表团2个招商引资项目在哈尔滨签约完成,呼玛县与浙江蓝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30万亩能源草一体化现代农业项目战略框架协议,签约额19.7亿元;塔河县与东旭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协议,签约额4.05亿元。据了解,30万亩能源草一体化现代农业项目在呼玛县域建设,由浙江蓝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9.7亿元,其中项目一期投资9.7亿元,二期投资10亿元;光伏发电项目由东旭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资4.05亿元,在塔河县域内分两期建设50MW光伏发电项目,其中一期建设光伏发电装机容量20MW,二期建设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MW。这些项目的签约与落地,将会对我区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拉动作用。

  醉美兴安全域旅游美酒初酿成

  本报讯(杨新成记者常龙)年初以来,我区各旅游景点游人络绎不绝,全国各地游客纷纷前来领略林区风光,这是大兴安岭常见的景象,全域旅游正从概念变成现实。今年前5个月,全区接待游客163.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和15.9%。

  日前,记者从行署旅游局了解到,我区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根据“两地、三线、四区、五营地”旅游发展布局,坚持全域统筹,科学整合资源,积极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我区已将《全域旅游发展构想》细化分解为159项具体工作,并在征求相关责任单位意见后,以旅游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到各责任单位,进行推进落实。编写了《全区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印了《全区旅游项目招商手册》。同时,建立“两大项目库”和“四大数据库”,即全区旅游景区项目库、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和旅游系统管理干部、旅游从业人员、导游员和旅游企业数据库,为旅游行业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目前,全区已建成旅游景区23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4S级旅游滑雪场1处。有旅游星级饭店9家、家庭旅馆152家、超五星级木质别墅30栋。有旅行社25家,注册导游员235人,客运车辆7723台,总座位数4.1万个。有汽车租赁公司5家,各种车辆180台。有以桦树皮画、版画、蓝莓和鄂伦春工艺品为代表的地方特色产品生产企业110家,生产旅游商品(纪念品)企业58家,旅游纪念品商店185家,全区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2600人。旅游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旅游产品的日趋丰富,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为我区发展全域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老树根”唤新生

  ——新林区文化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小记 □本报记者孟庆海

  在以旅游拉动、文化搭台,大力发展以根艺为主导的工艺品发展思路指引下,新林区以塔源镇大兴安岭老树根工艺品有限公司为主导,加速文化旅游工艺品产业发展,使得以往以豪放粗犷形象著称的林业人,嬗变为制作精美工艺品的手艺人,靠鬼斧神工为一块块朽木,一个个树根唤醒新生。

  经过两年发展建设的老树根工艺品有限公司,已吸收林场职工群众60余人,拥有了总面积800平方米的工作室及3000余平方米的场地,建成了设计室、制作间和展示室等,形成了时尚家居、茶台、笔筒、插花筒、灵芝画、木烫画、树皮工艺等10余个产品系列的创作生产能力。

  最难不过创业时。在创业之初,他们三顾茅庐,邀请能工巧匠。制定了原料收集、创作、销售利益分配制度,收益算得出、效益看得到,吸引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注册品牌,组织营销,在淘宝网上开设网店,参加深圳文博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让更多的客商认识来自大山深处的“珍宝”。

  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新林区不断加大帮扶力度,通过争取国家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为公司解决了电脑雕刻机、抛光机、烘干机等设备,并在中小企业创业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学院等地为其提供产品展厅,加大推介力度。转型路上,新林的“老树根”正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呼唤新生。

  阿木尔林业局 深度开发“原字号”主打蓝莓“健康牌”

  本报讯(记者王力)阿木尔林业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到伊春调研蓝莓产业时的指示精神,以健康食品为主打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大兴安岭北极冰蓝莓酒庄的龙头作用,依托“寒地、绿色”资源特色,深度开发“原字号”,以新研发的全国唯一一款“蓝莓复合酵素”为代表,迈进了蓝莓健康产业之门。

  “蓝莓复合酵素”采用北极冰传统的古老工艺,经手工分选、酸碱平衡、萃取发酵的三道工艺流程,历时730天,4次以上螯合,酿造出集10瓶营养成分为1瓶的“蓝莓复合酵素”。凭借中国研发、中国专利、中国首创、中国制造,“蓝莓复合酵素”在第二十七届哈洽会上,以最高品质的产品,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为了打造蓝莓健康绿色产业链,铸造蓝莓中的生命原液,他们还研发出了野生浆果冻干粉、蔓越莓(红豆)口服液等系列产品,这些系列产品推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点。目前,公司已与韩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携手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漠河县

  “水经济”成为绿色发展新引擎

  本报讯(记者宋汜波)我区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以来,漠河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经济”,按照地委、行署的战略部署,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接续产业快速发展。

  日前,走进原西林吉贮木场的场区,高大楞区已变为平整的场地。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据调查,漠河的水属于天然的高锶水,微量元素锶的含量高达2.5mg/L,这是十分罕见的优质矿泉水。矿泉水的水量、水质引起了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的极大关注。作为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之一的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据了解,农夫山泉漠河天然饮用水项目总投资7亿元,一期项目占地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先后完成了水质检测、项目的选址工作,已完成原水取水井15口,水质检测已经满足冰泉矿泉水的指标要求。目前,厂房建设的场地平整已完成,厂房预计于7月开始建设。

  加林局

  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大文章”

  本报讯(崔健)加格达奇林业局深入贯彻落实地委提出的发展“六大产业”战略部署,充分利用林下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森林药材种植和加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全力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这个局先后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药大学相关专家实地考察,经反复论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了10万亩北药人工种植基地、10万亩北药原生态保护基地。完成北药种植5万亩,集约化经营5万亩。在古利库管护区建成26000平方米(40栋)金莲花种苗繁育大棚,预计产金莲花苗1700万株。在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北药产业服务体系,建立了总面积1000亩的寒温带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圃和种子种苗生产繁育基地,引进野生道地药材100余个品种。建立寒温带中药材动态监测及信息服务站,并根据北药发展实际需求,建成了中药材资源标本馆,共制作浸制标本100余种120份,腊叶标本56科400种5000余份。

  为加速中药材产业发展,加林局共组建3个专业协会,实行技术共享、信息共享和市场共享。引进了北天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完成中药饮片、饮料等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中药饮片GMP认证已批复。同时,加强与康恩贝制药集团等种养加为一体的企业洽谈合作,进一步延伸北药发展产业链,带动中药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化发展。

  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获国家备案

  填补我省碳汇项目的空白

  本报讯(记者张代数)4月20日,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项目备案。该碳汇造林项目报备成功,填补了我省碳汇项目的空白,在我省林业发展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图强林业局拥有林业用地面积49.7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2999.98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7.15%。在专家眼里,这里隐藏着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碳汇潜力。2014年4月29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关于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在反复论证可行性、咨询当时国内相关领域专家之后,图强林业局决定开始探索森林碳汇项目,并得到了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的支持。

  打开国家发改委网站,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文件赫然入目,有了这个备案,图强林业局按照碳汇方法学所计算的更新再造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就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此次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总减排量(碳量)8231915吨二氧化碳当量,每年为411596吨二氧化碳当量。下步国家发改委将委托第三方(doe)进行碳量核证核查,核证后上专家会评审出具核证报告,进入“国家登记簿”,国家发改委进行签发后,即可上市交易。按现市值60元/吨计算,企业年可增加收入2400余万元。同时,碳汇造林项目所需的森林资源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抚育等岗位年可安排400名职工就业。

  凝心聚力谋跨越聚焦产业促转型

  □嫣然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我区正式进入转型发展攻坚期,经济发展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全新的发展机遇。

  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龙江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和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为推进龙江全面振兴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同时,省委书记王宪魁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和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振兴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重要要求,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以创新促升级、扩量调结构。

  当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学习省委书记王宪魁重要讲话、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区上下以“学讲话、谋振兴、闯新路”为契机,大力发展“六大产业”,深入实施“三大工程”,着力营造“两大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打好发展组合拳,立足实际创新发展,奋力走出全面振兴新路子。

  正逢爬坡过坎,唯有攻坚克难。地委、行署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抢抓机遇,产业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北极村晋升国家级5A级景区;林格贝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图强林业局碳汇造林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项目备案;我区在第四届新博会和第二十七届哈洽会上签约14个项目,签约额34.45亿元;由大兴安岭林格贝寒带生物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的大兴安岭年产千吨生物发酵天然产物项目,正式开工启动;地区农林科学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举办揭牌仪式……一个个利好消息纷至沓来,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大兴安岭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在加快发展“六大产业”的征途上,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对此,全区上下必须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我们要抓住国有林区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机遇,抓住省委实施“五大规划”和建设“龙江丝路带”的机遇,抓住国家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全力保生态、抓改革、促转型、惠民生,凝心聚力谋跨越,聚焦产业促转型,进一步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地委书记贾玉梅参观“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四季风光摄影大展”优秀作品展。 本报记者王平摄

  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李树铭深入加林局百泉谷生态旅游风景区调研。 崔健摄

  农工商联合公司的职工驾驶大马力机械播种大豆。本报记者姜煜民摄

  ② 图强林业局林产工业公司的职工安装灵芝喷淋设备。本报记者徐守岭摄

  ③ 漠河百环北极泉天然饮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 本报记者王治国摄

  ④ 十八站林业局以打造中国最北灯笼城为切入点,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本报记者张清林摄

  ⑤ 在呼玛县第三届黑龙江开江主题文化周活动中,82岁的萨满关扣尼参加祭江神祈福仪式。本报记者周长平摄

  ⑥ 今年,塔河县进一步扩大花菇养殖规模,养殖花菇约50万棒,目前首批花菇已采摘完毕。 本报记者邱贺岩摄

  ⑦ 近年来,兴安绿色有机食品受到热捧。本报记者刘迪摄

  ⑧韩家园林业局的职工在饲养森林鸭。 本报记者黄野摄

  ⑨林格贝公司的员工在实验室内提取花青素。 本报记者刘迪摄

  (压题图片《彩石冰河》张万和摄)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