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区局
行署环保局为项目建设环境管理严把准入关
时间 :2016-08-17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林区发展转型关键时期,我区在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控制污染排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以强化污染源控制为重点,严格把好各类项目的审批关和环境影响评价验收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群众环境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行署环保局立足为我区的项目建设把好关,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坚持“三个决不能”,抓好依法规范、主动热情、优质高效“三个服务”。他们建立和完善了公开公示、跟踪反馈、特事特办三个制度,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审批的项目,主动做好请示、沟通和协调审批工作。今年6月,为了配合哈尔滨铁路局道口平改立建设,行署环保局邀请省专家对涉及我区的23个平改立道口的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函审,并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在两周的时间内完成了审核、修改及审批。

  在项目审批、验收工作上,行署环保局始终秉承着在项目管理工作上不断创新,注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加强与省沟通协调,积极做到服好务、把好关、办实事、求实效。对于全区计划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及时与地区发改委、省局各相关处室及各县区环保局沟通,对项目进行逐一核对,全面了解其备案、环评批复及建设运行情况,对已经备案的督促办理环评手续,对环评手续齐全的实时监管其建设情况。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行署环保局认真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今年完成了漠大线漠河首站储罐扩容工程项目、大兴安岭林格贝高纯度蓝莓花青素产业化开发项目及加格达奇区污水处理厂二期验收工作。

  为更好发挥各县区环境保护部门的行政职能,行署环保局简化审批程序,做到下放有侧重。2013年至今,先后两次下放建设项目审批权限,共下放10大类、55项,建立了建设项目审批集体审查制度和省、地、县环保专家库共享机制,对省下放项目集体参与、集体把关、审批公开,使建设项目审批权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确保建设项目事项下放,放而提速、放而增效、放而不乱。在信息公开情况上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厅相关政策要求,积极推动网上审批公示公开,自2015年4月3日开始,实施了时限公示制度。其中受理项目公示为5个工作日、环评项目及竣工验收项目拟批准公示为5个工作日、环评审批及竣工验收公示公告为7个工作日。

编辑:左远红
相关新闻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