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为民执法 遍尝苦辣酸甜:一份不被理解的工作
时间 :2016-09-02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在我们的城市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制服,穿梭在大街小巷,维护着城市的秩序和干净整洁的环境,他们就是城市的管家——城市行政执法员。提起他们,也许很多人都会流露出厌恶的表情,虽然他们的工作事关每一位市民,可往往得不到理解和支持。

  8月23日上午八点半,加区城管监察大队长段惠新带着记者来到专为两乡菜农设立在胜利路的临时农贸市场。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卫东中队的李建凯中队长和他的执法队员们,李队长今年44岁,已经在这里工作8年了,他是卫东中队里最年轻的一位。“我们中队一共有9名队员,从早上7点多一直工作到晚上下班,其中还有两名队员专门在繁华地段执法,每天回家都得是晚上八九点钟了。”

  兴安大街以东、卫东大街以西、林海路北至朝阳路都是卫东中队的管辖范围,李队长说,每天他们都在朝阳路、人民路、东四道街、东五道街、中环步行街、杭州湾、人民路、林海路、兴安大街和卫东大街上循环行驶,那辆标有“城市行政执法”的小面包车,用每年2万多公里行程记录下了这些城管员的工作轨迹。

  市容整治忒“繁杂”

  与队员们初步熟悉后,9点左右,记者随同卫东中队的执法队员一起上街进行巡查。一路上遇到有贴小广告的地方,队员们就立刻拿着铲子下车清理。记者也跟着大家铲,一会儿的功夫记者就出了满头的汗,加上清理的纸屑和浆糊粉末吹在脸上、头发上,简直是灰头土脸。执法队员笑着说,这种粘在墙上的还好清理一些,要是用颜料笔写的就得刷墙了。

  10点20分,在杭州湾步行街附近,有几名商贩汇聚在这里占道、无证经营。执法队员走上前去跟这几名商贩进行沟通劝导,告诉她们这里不允许经营,让她们赶紧把水果车子推走。可记者发现,经过执法队员们劝告之后,小商贩的确会推车离开,但并不走远。等执法人员离开时,这些商贩还会折返回来继续经营。“一会儿还得过来再转一圈,这城管的工作就是每天不断地重复再重复,我们的队员们基本每天都得跟商贩们上演‘游击战’。”李队长无奈地说。

  执法过程很“纠结”

  上午11点左右,在胜利路与东二道街交叉路口,一位80多岁老奶奶在马路上卖西葫芦、小葱等青菜。李队长下车后,不停地向老人解释,“大娘,这马路上不能经营,影响交通又不安全,我帮您把东西摆到人行道上吧。”在李队长说话时,旁边路过的市民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么大岁数的老人也管,真没良心。”“这帮人一天不干正事儿,专门欺负老弱病残。”李队长顾不上跟路人解释,和队员们帮老人把东西挪上了人行道。

  李队长告诉记者,这位奶奶家住行署54号楼,身体还挺好的,这些菜就是她自己的小菜园里产的。“年年她都在这卖,她年纪大了,老伴儿也没了,你说管吧,于心不忍,市民也不理解。不管吧,影响城市形象和道路交通。遇到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工作起来最难了,经常被误解,市民们的话让我们心理压力也很大。”

  为民管城不讨好

  辛苦了一天,晚上7点多,记者还和两名城管队员在新世纪广场执勤,还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名男子正在把一些塑料儿童玩具摆放在地上。因为广场上禁止摆摊,执法队员走上前去和这名男子进行沟通,可劝说了半天,这名男子就是不为所动,还挑衅地说,“这广场也不是你家的,我愿意在这摆,怎么的呀。”记者见状也上前帮忙劝说,经过一番劝导,这名男子终于骂骂咧咧的把东西收了起来,记者紧张的手心里全是汗,感叹道:“城管真不好当啊!”

  执法队员告诉记者,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有抵触情绪和满口脏话的情况。我们听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挨骂被打对于执法队员来说不是新鲜事儿,但为了不与被执法者发生争执,也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咽。“你知道好多商贩背地里管我们叫什么?土匪!唉,真希望大家都能多理解理解我们。”

  记者手记

  一份不被理解的工作

  通过这一天的城管执法体验,让记者近距离地接触了城市行政执法员的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付出,不输于任何一个职业。为了维持秩序,他们流泪,流汗,甚至流血。 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早出晚归,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他们每天重复的巡视,为的也是规范文明城市的秩序,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最纷扰的“城”,正是因为有了最琐碎的“管”才变得更加美丽。作为媒体人,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更理智冷静地看待城管。适当的换位思考,互相多一分理解和包容,让更多的市民来理解和支持他们,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加区城市执法局卫东中队李建凯在执法。本报记者李丹丹摄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