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是幸福产业、朝阳产业,更是形象产业、实力产业。十八站林业局依托历史人文特色优势,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着力促进文化和经济的融合互动,形成“党政齐抓、社会参与、产业推动、全民共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文化产业+规划”引领转型大方向
这个林业局制作了旧石器时代博物馆、林业开发建设博物园等共11项重点文化产业开发项目书,并被大兴安岭地区列入文化产业园区项目目录。以“邀您读懂中国最北十八驿站”为主题,对现有的文化产业资源进行了摸底调查,整理出20万字文化历史资料,确定了8个文化产业短期开发项目,长期开发项目22处。萨吉满盛山建设项目、驿园公园建设项目、旧石器时代遗址展览馆建设项目、驿站老街建设项目等9个项目,列入2016年~2020年全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占全省90个重大生态旅游产业项目的10%。聘请北京华汉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景点进行考察,制定文化旅游产业长远发展的1个总规和4个详规。
突出“文化产业+旅游”整合发展凝聚力
这个林业局充分发挥黄金自驾区位、驿站民族文化和林业产业的三大优势,突出“林区+旅游”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十八驿站服务“一核心”;古驿文化风情廊道和龙江水上风景廊道“两条廊道”;南部神秘鄂族文化探秘区、北部大美兴安观光区、东部界江民俗文化体验区、西部林旅生态产业休闲区“四片区”发展格局。构建自驾服务、文化探秘、生态观光、康养度假、边疆探奇和特种运动为核心的多元化旅游发展体系,叫响“大美兴安·十八驿站”品牌。在前期大投入进行规划的同时,完成了对“中国最北灯笼城”“十八古驿站”的商标注册,申报建设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项目,建设20万平方米的“杜鹃园”,与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签订协议,成立了摄影基地,重点推进了萨吉满盛山建设项目和依沙溪河生态保护漂流体验项目,围绕文化旅游制作了13部宣传片。
突出“文化产业+品牌”打造区域新特色
这个林业局把文化产业作为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城镇品位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各管护区文化优势,打造一场一品牌。在永庆管护区利用林下植物根系,开展根雕艺术创作;在小根河管护区利用地被植物,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在白银纳管护区利用火烧区萌生植被,进行手工柳编制作;在十九站管扩区利用停伐后的贮木场,建设林业生产开发建设博物园;在依西肯管护区依托自然景观,开发龙栈马场,建设集漂流、放牧、垂钓、摄影、休闲为一体的度假村;在查班河管护区依托鄂伦春民族聚集地,开发建设萨吉满盛山;在十八站管护区利用生态文化环境,建设65生态园,通过一场一特色的打造,使得文化产业在全局各个区域呈现新特色。
突出“文化产业+环境”营造发展软环境
这个林业局开展“全局动员,全民动手,共建秀美驿站”活动,加大拆墙透绿、创绿植树力度,出去近万人次进行义务植树,栽种绿化大苗58000余棵,栽种丁香树、桃红树2600余株;打造“黄金古道”、中国最北灯笼城,定制悬挂印有“十八驿站”字样的宣传旗450面,在小区巷道设立400多个灯笼杆,在临街主要街道悬挂各种造型的灯笼3800多个。围绕驿站文化旅游,挖掘历史文化线索,先后发现了西依纳石山、龙栈马场等旅游景点,为林业局整体转型奠定基础;组织近百家超市、饭店、旅店等服务行业进行文化旅游产业座谈会,签订文明服务承诺书,在全局53辆出租车悬挂旅游宣传顶灯,倡导健康向上的经营秩序;投入资金35万元,购买165套音响,为小区广场、社区街道定时播放广播,适时传播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