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区局
出实招 做实功 求实效 呼中区扶贫工作力求“精准”
时间 :2016-09-07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呼中区认真贯彻落实地区扶贫开发推进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紧扣“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的关键问题,突出“精准”二字,在扶贫开发工作上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

  扶持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这个区确定城镇居民家庭月人均收入不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上30%的家庭为脱贫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精准识别人群,确保真正贫困人口一个不漏,非贫困人口一个不纳入。在精准确定扶贫对象的同时,科学划分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以及其他原因致贫人群,进一步完善了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因人、因户施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建立了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已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进行筛查,公开选贫,由区扶贫办牵头,组织各镇工作人员入户核查,对已脱贫的,及时进行销号处理。据统计,截至目前,呼中区城镇居民贫困人口总户数2705户,贫困人口5238人,已对其中2959名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给予了帮扶。

  怎么扶,精准实施扶贫措施。这个区对林业职工进行转岗分流,优先将贫困林业工人安置到了资源管护、营林生产等岗位,实施就业创业脱贫,确保他们有活干、有钱赚。对有创业意愿的,集中开展了木耳和灵芝养殖、网商微商等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一项致富本领。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35个专业合作社作用,引领带动贫困家庭创业,切实解决了他们在技术、资金、设备和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坚持实施教育脱贫。借助“金秋助学”“春蕾女童”等活动载体,帮扶干部与贫困家庭子女建立了长期助学机制,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这个区针对“因残致贫”人群,完善了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采取一对一面授、办班轮训和专家讲座等方式进行计算机网络、盲人按摩、种植养殖等实用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技能,造血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一步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并适当提升低保标准,将2279名无劳动能力的孤寡残人员由社会保障兜底,构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托底安全网,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谁来扶,精准落实扶贫责任。这个区强化责任担当,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抓好所承担的扶贫攻坚工作,真正形成了“上下衔接、左右联动、加大倾斜、合力推进”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了脱贫对接帮扶机制,结合“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接力进网格”和“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30个处级领导干部包网格,433个科级干部和贫困户精准对接,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帮扶责任体系,将对接帮扶工作引向深入。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