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生态
生态建设再发力 绿色兴安更旖旎
时间 :2016-09-27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编者按

  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工作。习总书记指出,“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思路,摸索接续产业发展路子。”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赋予了林区保护生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又指出了林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和路径。

  在2016年第六次地委委员扩大会议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地委书记贾玉梅强调,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走出加快林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要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坚决守住生态红线;严格落实生态建设责任;推进资源科学有效利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方针政策,本期《关注》从环保、资源、营林、天保等几方面,集中展现我区生态建设成果,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切实形成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解放思想的浓厚氛围,推动林区转型的大发展、快发展。

  多元化的生态创建网络格局初长成

  2012年,省环保厅把漠河县列入首批20个省级生态县创建试点县。2013年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2015年全面启动了国家级生态县的创建工作,目前已完成了国家生态县内业整理,等待国家环保部的技术评估。今年5月,北极村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目前,漠河县生态环境保护面积达到19.96万公顷,占林业局总面积的27.26%。

  脚踏实地,抓铁有痕,漠河县只是我区生态创建的一个缩影。

  2016年,我区形成了多元化的生态创建网络格局。大兴安岭地区已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县、4区、5个林业局和35个乡镇全部实现了省级生态创建目标。同时,我区已批建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6处,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27.45%。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布局合理的大兴安岭寒温带自然保护区群。

  今年,我区在生态区建设上继续巩固已命名的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县、生态区、生态林业局、生态乡镇、生态林场、生态村建设成果。力争把大兴安岭地区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级生态区。2016年,新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个(漠河县)、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林场1个。

  自然保护区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今年,我区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加快恢复与重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加大生态脆弱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保护管理能力和水平,使我区40%的自然湿地、60%的国家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构建多领域、多层次集科考、旅游、探险、觅源、览胜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城乡生活污染源防控,探索农村污染治理新途径,加快城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2012~2014年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推进力度,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对3县每个季度1次的监测工作任务。

  依法治林 构筑生态屏障

   2016年4月份,国家林业局公布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森林面积6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35%,提高2.99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5873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54739万立方米,增加4042万立方米。这些权威数据充分说明我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行署资源局将国家批复的“十三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分解落实到各林业局,并提出切实加强限额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区停伐后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在松岭、呼中、十八站3个林业局开展了森林综合抚育试点工作,规范了森林抚育经营行为,加强停伐监督检查,采取各驻局监督办每月一查、地区不定期抽查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停伐监督检查,查处木材加工厂私收木材和盗伐木材案件1起。

  年初以来,行署资源局继续加大了林政案件查处力度,多次组织开展森林资源保护专项检查。目前已相继开展了打击毁林种参、毁林开垦林地等专项行动,对偷盗木材、违法运输、毁林开垦等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查处各类林政案件61起,收回林地469亩,收缴木材120立方米,补种树木2345株,处理违法犯罪人员65人。

  为了保证全区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行署资源局统筹安排使用林地定额,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对我区重点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林地予以政策倾斜,对中俄原油管道二期工程项目开设了绿色通道,保证了项目进度。截至目前,共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复永久使用林地项目4个,占地面积40.3公顷;林业集团公司批复临时和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项目18个,占地面积97.9公顷。

  行署资源局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今年投资了1100万元,对我区十八站、松岭两个林业局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调查外业工作已全面铺开,此次调查将为松岭、十八站林业局制定中长期林业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资源数据。

  重笔写“绿”积翠兴安岭

    在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苗圃,一畦畦嫩绿的小树苗,在阳光下生机勃勃。地区林木种苗管理站书记李炳艳说:“这些兴安落叶松树苗是去年培育的,今年秋天就可以用来上山造林了,还有棚室里培育的3万株白桦树苗今秋也可上山了,将来,它们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目前,全区共有37家苗圃,其中国有苗圃13家。行署营林局以项目支持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保障性苗圃建设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控体系建设,组织实施了《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等良种基地建设工程》、《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森林病虫害防治每年都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四率”指标。

  可操作的营林技术规程、操作规程、检查验收办法,严格的营林生产管理制度,严谨的营林生产全过程管理,让行署营林局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生态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完成森林抚育1565.9万亩,补植补造117.5万亩,人工造林6万亩,村屯绿化2.63万亩,义务植树408万株,开展森林样板基地建设,建设监测样地48块,面积42750亩,较好地推动了生态林区建设。

  营林工作由过去作为林业发展的基础,转变为新时期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主体,其地位和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这种认识,大兴安岭地区营林战线干部职工在实施森林抚育工程中,突出抓好营林生产质量这个核心工作,并针对转型发展时期一些影响和制约营林事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积极提出对策。

  为了使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行署营林局加强各级营林管理队伍、质检机构队伍、生产队伍建设,新增质检验收人员400余名,各级营林处得到全面恢复,各林场技术员编制费用通过核定落实。行署营林局还印发了《森林抚育工程质量与费用挂钩管理办法(试行)》,对营林生产质量不达标、进度缓慢及转岗职工安置不到位的,严格执行扣除15%质保金,调减下年度任务量。

  生态建设要多些发展眼光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用简短的话语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两项工作辨证结合起来,既突出了环境保护在振兴东北战略举措中的重要地位,给黑龙江经济的发展方式圈定了框框,又给黑龙江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发挥资源优势的捷径,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与思考。

  建设生态文明,当然要加强保护、优化和建设生态环境,但绝不是单纯的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而是需要关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当前,我区应该立足区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区生态建设的优势与不足。一方面,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拥有森林、湿地、冰雪、界江等核心旅游要素及神州北极、龙江源头、神奇天象等垄断性旅游资源,可以使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资产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走出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另一方面,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盲目的悲观情绪和等靠要的行为都不可取,这些都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看待生态建设的优劣势以及其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树立宽广的发展眼光,统筹国内区内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大局。要坚持责任意识,以自身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共同呵护地球家园,为国家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同时,我们要自觉承担生态建设的使命,自觉把我区的生态建设放到国家大盘子中去考量,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六大产业,尽快把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树立宽广的发展眼光,突出问题导向,着力推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坚持生态建设是为了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推进资源科学有效利用,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木耳、灵芝、森林猪、森林鸡、狐貉等食用菌和动物养殖,深度开发野生蓝莓、红豆、偃松等林下资源,扎实推进黄芪、苍术、五味子、金莲花等北药种植,稳步扩大西伯利亚红松、榛子、沙棘等经济林面积,大力发展森林体验、森林养生和森林碳汇等项目,切实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发展经济不能靠破坏资源环境为代价,同时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阻碍经济发展的步伐,两件大事同等重要,必须同时抓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俯瞰加格达奇。 刘迪摄
武警大兴安岭森林支队进行防火演练。 刘迪摄

在林业集团公司森林经营部技术推广站苗圃,嫩绿的小树苗在阳光下展现勃勃生机。 李旭光摄

  “天保”政策让林区百姓展欢颜

    “2014年我开了29469元工资,2015年涨到33619元,平均每个月涨了234块钱,2016年肯定比这个数还要高,而且听说马上就要给我们林业工人缴纳住房公积金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现在都实现了。”林业工人老孟高兴地告诉记者。近日,记者在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天保办了解到,2016年的好事儿还不止这一件。

  据林业集团公司天保办常务主任张忆川介绍,我区全面停伐后,天保办经过反复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对管护区划布局进行了科学合理调整,将停伐后的贮木场、车队、检验队、木材加工厂等成建制地向森林管护转移,管护区数由原来的71个管护单位调整为100个管护单位,实现了由木材生产体系向生态保护体系的转变。

  天保办借助国家林业局建立的全国天保工程管理业务信息系统,对人员机构和社保信息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审核录入工作,及时复核和更正了各林业局的相关数据,进一步核清了我区在职在岗人员,为今后天保工程核查、绩效考核和政策争取提供了数据支撑。“我们在核查中都是根据人员的身份证号、社保号和缴费记录来辨别清理,确保天保政策能够真正地给林区工人带来实惠。”天保办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天保”二期工程实施以来,天保办不等不靠,积极争取,提高后备资源培育国家补助标准,补植补造由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人工造林由300元/亩提高到500元/亩,为全面停伐后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增收提供了新渠道。

  同时,天保工程森林管护事业费补助标准也在去年提升的基础上,再迈一个新台阶,由6元/亩提高到8元/亩,在职工“五险”补助标准争取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不仅如此,天保办为全面提升大兴安岭林区的防扑火综合能力,在深入研析林区防火工作实际和应急道路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将我区由2013年上报的松岭、韩家园和加林局3个林业局防火应急道路试点建设调整为10个林业局防火应急道路全面建设。国家林业局现已批复建设方案,改造道路667公里,总投资2亿元,今年将陆续下达投资计划。

  天保办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天保”工程二期森林资源管护、职工转岗和社会保障、森林培育、资金管理和资金使用等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率先在国有林区启动实施天保工程管理绩效考评体系。

 
编辑:庄园
相关新闻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