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中区认真学习贯彻省委书记王宪魁在大兴安岭调研期间的讲话精神,迅速转化为发展动力,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全力将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化为金山银山。
今年4月因路基沉陷,致使加格达奇至碧水铁路停运,铁路停运给呼中区5万人民出行带来了极大困难。省委书记将关乎呼中人民切身利益的这项工作提到重要日程。
据林碧地方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林介绍,目前公司正全力组织人员开展抢修。在沉陷最严重的林海至宏伟16公里地段,工人正加班加点对水泥枕木进行更换,并以每天一公里的速度推进。同时,有多个作业组分布在宏伟呼中铁路段上紧张工作,预计11月初就可向哈尔滨铁路局提出验收申请,届时呼中区通往大山外的客货运铁路交通将全面恢复。
9月20日,省委书记王宪魁在大兴安岭调研期间,乘坐轨道车深入正在改造的地方铁路林碧线,就铁路运营及设施维护情况进行调研,现场查看了林碧线铁路情况,要求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加快铁路维修改造进度,确保边远地区职工群众出行安全顺畅。
通过认真学习省委书记王宪魁的讲话精神,呼中区按照“保生态、惠民生、促发展”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建设“最美最冷、宜居宜业”新呼中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全区上下再次掀起了加快发展的热潮。
立足冰天雪地“冷资源”,呼中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冷在四季的“冷文化”,完成了“中国最冷小镇”商标注册工作,建设了“中国最冷小镇”地标性建筑。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白山景区成功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苍山石林成为大兴安岭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最冷小镇冰雪摄影大赛和“呼中书画摄影展暨四季风光国际摄影大赛”,呼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大幅提升。截至8月份,共接待游客11.3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04亿元,分别增长15%和15.6%。同时,依托偃松、蓝莓、红豆等资源优势,呼中确立了“建立一个产业基地、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促进一方群众致富”的工作思路,成立了林下经济协会1个、专业合作社33个,建立创业基地21个。
坚持向供给侧改革要动力,对各贮木场、木材检验大队等单位576名人员转岗分流。成立了雄关、西沟、提阳山3个管护区。建立健全财政财务、供暖供水、刷脸考勤等13项规章制度。在各单位安装了“人脸识别考勤机”,清理挂名开资人员125名,年节支300余万元;清理环卫等临时用工347名,年节约资金663万元;清理不符合企业代缴养老金人员2300余名,追缴违规资金120万元,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同时,对供暖、供水、基建、中幼林抚育等凡是区局自身能够完成的工程坚决不予外包,坚持从细处着眼,厉行节约,形成了呼中区独有的“经济管理现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和开源节流,节约挖潜,偿还历史欠款3.5亿元,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偿还历史债务最多的区局;2015年,通过节省的资金为全区林业职工涨了工资,是大兴安岭涨幅最多的区局,全区职工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为做好转型发展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接力进网格”工作,全区29位处级干部、32个基层党组织、53个机关科室、1475名在职党员与89个网格实现了对接,加强了党和群众的血脉联系。“服务接力8+8”活动,“支部牵头找项目,党员带头闯富路”、“网格包服”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