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委、行署第三联合督查组在新林区了解到,长期以来,精准扶贫工作被新林区委、区政府列为“一号工程”,纳入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并成立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扶贫工作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确定阶段目标任务。实行“一联三包”责任制,确定了“123456”扶贫攻坚战略,明确了工作任务和主攻方向。精准识别贫困人口,严把“一算四看”标尺,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采取激发脱贫新活力、推进“互联网+”、优化造血功能、实施技能培训等方式抓好机制创新,把握市场规律,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
在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和丰富文化生活方面,新林区委、区政府投资105万元,将原新林洗浴中心改造为社区教育学院、老年大学,建筑面积3740平方米,新林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区政府被评为全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优秀单位。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这个区将文体中心打造成新林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立了新林区图书馆,免费向百姓开放,建设了7个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打造“10分钟文体活动圈”,局址建成休闲健身广场9处。大乌苏彩虹桥还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林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社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目前,职工和退休人员医疗费核销比例提高至90%、95%,医疗费核销实现大兴安岭地区范围内统筹即时结算。强化低保“两级”管理,实现了“应保尽保”。依托新林区旅游养老服务中心,组建了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形成了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开发公益性岗位14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6%以内。与此同时,新林区在城镇建管、卫生事业和社会治理等民生工程上下大功夫,提高了百姓的生活质量,获得了百姓的一致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