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挖掘历史底蕴 彰显文化魅力
时间 :2016-12-0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周常平
 

  今年,呼玛县标志性建筑、总面积4401.48平方米的呼玛博物馆建设日臻完善,声、光、电等先进技术更加完备,视觉效果更加良好,慕名到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是呼玛县挖掘历史底蕴,促进文化融合,建设“文化强县”,打造文化品牌的又一力作。

  呼玛于1914年建县,历史悠久,文化多元。为保护和挖掘呼玛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文化根脉,打造文化品牌,构建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呼玛经济发展,应全县人民的期盼,呼玛县克服资金紧张的困难,历时两年多,终于建成了集文物收藏、史料研究、文化传承、科学传播、观光休闲、综合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和文化品位的综合性现代博物馆。

  近年来,呼玛县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立足原生态文化土壤,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构想,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硕果累累。

  注重文化设施配套建设

  文化阵地日趋完善

  这个县以培植发展旅游文化、设施文化、艺体文化为重点,推进抗联、知青、民族等文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先后建成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电影院、露天舞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两级社区广场、健身路径、综合文化站、村级活动室、农家书屋199项,改造完成江畔公园、吉象湖、鹿鼎山、北山等文化景点10个,其中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同时为各广场文化活动团体购置了录音机、音箱、锣鼓等设备。此外,成立了文化综合执法大队,重点采取月查、季查、年查等方式,不定期对文化市场、娱乐场所、网络服务等领域进行常态化监管,确保了文化市场良性发展。文化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群众就近、便利参与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创造了优越条件。

  提升节会展演活动档次

  群众文化异彩纷呈

  为充分展示呼玛文化魅力,提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相继举办了鄂族下山定居60周年、建县百年群众文化等系列活动。特别是连续举办三届的“黑龙江开江主题文化活动”,规模从小到大,内容日益丰富,聚集了新华网、央视网、旅游网等30余家国内主流媒体和国旅、中青旅等50余个知名旅行社争相报道,吸引了上海知青、蓝源资本、天士力等近百位企业界精英和摄影爱好者驻足呼玛,打响了“南有钱塘观潮、北有呼玛开江”文化品牌。今年4月,呼玛被国际休闲经济促进会、中国城市旅游杂志社和中国旅游媒体联盟联合授予“中国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荣誉称号,成为“五一”小长假全国第一看点,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文化活动,民族文化展、文物展、书画展、摄影展及各种文体赛事交错并举,满足了全县人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推进文化产业载体升级

  文化品牌效应显现

  为充分挖掘和传承百年呼玛历史文化内涵,《呼玛河》季刊、《半月呼玛》报纸应运而生,《呼玛河的孩子》、《最后的萨满》等4部电影作品全部公映,利用航拍技术制作的《百年呼玛》、《印象鄂伦春》、《开江节》等13部专题纪录片,充分展示了呼玛的变化历程和对未来的向往。多年来,呼玛县一直在打造白银纳鄂伦春民族文化品牌上推陈出新,精心谋划。县乡两级为解决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演出服装更新、编排老师聘请等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如今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已成为我区十大文化品牌之一。同时,鄂伦春文化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成效显著,在我省公布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呼玛县就有五项,分别为鄂伦春族萨满祭祀、鄂伦春族传统服饰、鄂伦春族萨满服饰、鄂伦春族斜仁柱、鄂伦春族剪纸。今年初,呼玛县还组织编撰了鄂伦春《文化》、《人物》及《传说》系列丛书。

编辑:庄园
相关新闻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