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驻足回眸,五年一瞬。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加格达奇区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征程,时光的年轮早已刻下奋斗的印记。五年来,加区领导班子带领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谱写了一曲曲新篇章。
这五年,加区综合实力实现了大跨越。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区域经济发展保持稳中求进。预计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0.9亿元,年均增长7.8%。全口径财政收入4.6亿元,年均增长8.2%;一般预算收入2.3亿元,年均增长5.1%。新引进项目53个,到位资金68.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新建成产业项目19个,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上缴税金9000万元。
加格达奇工业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园项目达到24个,建成项目14个,总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上缴税金1100万元,分别年均增长52%和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9.9%和21.3%。全区非公经济增加值实现18.3亿元,年均增长12.6%;上缴税金2.7亿元,年均增长7.1%。
五年的上下求索、布局发展,五年的执著坚守、倾情付出,加区迈出的步伐铿锵有力,朝着宏伟蓝图踏歌前行。
这五年,加区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在全民创业驱动下,新建创业基地26个,培育小微企业480家,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1200户,全民创业增加值超过8亿元,创业和群众人均每年增加收入9600元。帮助1000名农村人口实现了精准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795元,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1624元,年均增长11.6%。全区职工月平均工资达5969元,年均增加442元。
打基础,抓扩张,加速小城镇建设步伐。
行走在首府加格达奇街头,一座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建筑拔地而起,让人感受到这座新兴小城的生长力量。
五年中,城市整体功能、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建成棚改新区13个、145万平方米,近2万户居民喜迁新居。
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40余条、农村道路8条、立交桥5座,开通了加格达奇民用机场,建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和城市环路体系。
加大“三供两排一业”建设和管理力度,改造供热管网68公里、换热站38个、终端用户楼房345栋;
改造21公里供水管网和287栋老旧楼房的供水管线,采用先进工艺完成了自来水厂供水车间改造,让加格达奇人民吃上了放心水;
改造了170栋居民楼的下水管线,铺设排雨排污管线14公里。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政策改造老旧小区26个,完成8项城乡防洪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63%。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相继实施了物业管理、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维护市场化改革,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开通了“12319”服务热线。先后开展了城乡清洁工程、“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城乡环境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区涌现出国家和省级文明单位8个,已连续七届获得省级文明城区称号。创建居民文体活动场所50余处、公共书吧10个,建设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摄影创作和版画基地,极大丰富了山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区已连续10年保持省级平安区称号。
这五年,社会事业发展,百姓幸福指数大幅增加。累计投入1.8亿元发展教育事业,完成了教育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新建改造中小学和幼儿园11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个乡卫生院。
不但开通了门诊“一卡通”,启动了公共卫生服务签约项目,还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省级定点医院直接结算业务。与“十一五”相比,城镇低保从每月245元增加到500元,农村低保从每年1350元增加到3500元;职工、居民医保核销最高限额分别提高了5万元和2万元。贫困群体救助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深入推进了依法治区进程,民主法治建设显著加强。
这五年,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加区处级干部结对帮扶56个贫困户,1489名在职党员包扶网格,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600余个,做好事实事897件。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干部思想作风有了极大转变。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健全了责任清单、工作纪实、廉政提示机制,完善了约谈、函询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了重点领域和风险部门廉政管控,反腐高压态势正在形成。
开展了廉政文化“五个创建”和“守纪律、讲规矩”活动,各级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提高。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持续发力纠正“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以优化发展环境为重点,狠抓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开展明察暗访184次,对127人进行了行政问责。
坚持重拳治腐,查办各类违纪案件111起,党政纪处分111人。加区上下形成了想干事、谋发展、勇担当、能尽责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