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浆果释放大能量
——阿木尔林业局大力发展蓝莓产业促转型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王力
2016年,阿木尔林业局蓝莓产业总产值实现9773.8万元,其中采集蓝莓712吨、红豆806吨,实现产值3773.8万元,蓝莓加工实现产值6000万元。蓝莓产业成为林业局全面停伐后的支柱产业。
几年来,阿木尔林业局按照地委发展“六大产业”的战略部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以“补短板、调结构、促转型”为突破口,依托林下资源优势,把发展蓝莓产业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重大项目来做,形成了采集、储存、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使绿水青山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规范采集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这个局针对采集期大量外来人员掠夺式和破坏性采集的实际,不断加大林下资源的管理力度,科学确定采集时间,确保野生蓝莓资源最大化利用。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个局制定了《野生浆果采集生产管理办法》,实行凭证采集制度,采取“堵住两头、管住中间”的措施,抽调相关人员,划片、分组、分工进站点、驻冷库,卡住源头、管住站点,形成点、线、面立体管理网络。同时,将红旗、青松、依林三个管护区的五个沟系,面向林场职工公开承包,从源头遏制无序采集现象的发生,杜绝采青、掠青等破坏林下资源行为。
由于设定了蓝莓成熟采集时间,野生蓝莓营养成分的含量得到提高。去年,手采野生蓝莓果最高收购价达到了32元一公斤,比用工具采摘价格高出近一倍,吸引当地职工群众5000多人上山采集。
据了解,去年一些肯干、能吃苦的人家,夫妻二人采集蓝莓的最高收入可达4万元左右。
建立基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这个局针对掠夺性采摘使野生蓝莓资源逐年减少而蓝莓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实际,与科研部门积极合作,建立野生蓝莓人工繁育基地,示范推广蓝莓种植,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科技是打开致富大门的一把钥匙。这个局积极与黑龙江省农业大学、天津果树研究所、地区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部门合作,聘请了国内外权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引进科学技术,攻克了寒地野生蓝莓人工繁育的难题,建成了以蓝莓园、苗圃为核心的人工蓝莓种植示范区。
在此基础上,这个局出台了10余项优惠政策,在资金、设备、人员等方面予以帮扶,鼓励职工参与到蓝莓种植的行列中来,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截至目前,这个局人工育苗能力由原来的120万株提升到了200万株,涌现蓝莓种植户12户。
培育龙头实现资源产业化经营
这个局按照“农头工尾”的要求,通过招商引资组建了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引进了北源绿色产业有限公司,把好资源做成好产品,力争把好产品卖上好价钱,提升蓝莓的经济价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经过几年的发展,北极冰蓝莓酒庄有限公司成为省控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蓝莓冰酒、蓝莓白兰地、蓝莓干红等系列红酒、果酒,品质已达到世界顶级标准,填补了我国蓝莓果酒发展史上的多项空白,成为第一个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的中国红酒品牌。
市场有高峰就有低谷。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激烈、产品销量下滑的窘况,北极冰公司将原来走纯高端生产路线调整为高、中、低端同步发展战略,和省中医药大学、省科学院合作,研发生产各种功能性、保健性果酒,实现从卖果酒向卖健康、卖保健转变。
目前,公司已研发出蓝莓复合酵素、蓝莓红酒北纬53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据统计,公司代理商已达430家,专卖店62家,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去年1~11月份,产品销售收入实现4693万元,实现利润1801.2万元。 拉动当地蓝莓产业快跑的另一企业北源公司,实施航空专供营销策略,在巩固原有为南方航空公司提供蓝莓果干的基础上,去年12月份与海南航空公司签订了红豆果干的订货合同。目前,北源公司首批6万包红豆果干,已经装箱启运海南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