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迟子建的故乡情结央视《文学的乡愁》摄制组走进漠河刘洪久陪同
本报讯(记者宋汜波)1月18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走进漠河拍摄纪录片《文学的乡愁》,挖掘全国著名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迟子建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其作品与家乡漠河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将向全国观众展现大兴安岭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地委委员、地委宣传部部长刘洪久陪同摄制组开展拍摄活动,并向央视纪录片《文学的乡愁》栏目摄制组推介了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童年成长于漠河北极村的著名作家迟子建,是《文学的乡愁》栏目拍摄的六位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刚刚抵达漠河的迟子建和央视摄制组就先后来到特产店、冻货市场和冰雕广场,通过走访和体验,让摄制组纪录了迟子建和家乡的独特的人文魅力。
据了解,央视纪录片频道《文学的乡愁》栏目主要聚焦中国6位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作家,包括迟子建、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和毕飞宇,通过重走故乡路去挖掘和发现他们如何将自己的故乡及其所属的地域文化转换成创作的资源素材和灵感。著名作家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在30余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故乡的森林、白雪、河流、清风和明月给了她无尽的灵感。童年的木刻楞房、白夜、极光,深深刻入了她的心灵,给她的创作注入了无穷的想象。迟子建始终瞄准黑土地浓郁的风情和鲜活的小人物、浑厚的历史和多姿多彩的现实,一部部小说彰显出一名作家对民族文化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凭借实力和勤奋,她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文学奖项,作品被译为英、法、日、意等国文字,在海外出版。迟子建至今已发表600万字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有《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群山之巅》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北极村童话》、《向着白夜旅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第三地晚餐》等。未来几天,摄制组将在北极村等地展开拍摄活动,按照拍摄周期,摄制组将根据不同季节,分期到漠河拍摄相关场景。该片将于今年下半年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