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警务创新铺就平安路
时间 :2017-02-1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尹丹
 

   警务创新铺就平安路 ——全区公安系统特色警务创新大赛侧记 □本报记者尹丹

  呼中区公安局民警深入辖区个体业主家中调试手机监控功能。 范双磊摄

  新林区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主任王伟山讲解自动感应报警系统设置方法。 孙金生摄

  视频中清晰可见加区公安局大楼外景与指挥中心演示系统的画面在庄严肃穆的背景音乐中相互转换,带给现场的人无比震撼的视觉冲击,结合画面,工作人员解说着“智能动态人像研判指挥调度系统”在警务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是近日全区公安系统组织开展的“特色警务创新大赛”上的一幕。

  2016年,行署公安局在全区公安机关开展了“特色警务创新大赛”活动,记者从进入决赛的18个参赛项目中选取3个典型进行了深入采访,展示我区警务创新取得的喜人成果。

  服务于实战,实现智能化作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加,跨区域、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犯罪行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增强,给防范和侦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对此,加区公安局民警们夜以继日的走访、排查,跑肿了腿、熬红了眼。他们与科技网络公司合作研发出了“智能动态人像研判指挥调度系统”科技警务软件系统,通过人的面部特征、特定场所部署高清抓拍,并与人脸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发现高契合度时系统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通过在抓捕逃犯、远程临时布控、失踪人员查找、确定不明身份人员、确定重点嫌疑对象行动轨迹等方面的实战应用,如今该项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在全省公安机关警务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现已报公安部参加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评选。加区公安局应用该系统至今,通过系统发现和抓获24人,其中逃犯4人、吸毒人员15人、临控2人、失踪人员1人。

  瞄准前沿技术,警务创新活水来

  如何让群众报警更加方便、让出警更加快速、让指挥调度更加智能、让群众安全感更强?新林区公安局打造的可视化实战指挥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据了解,新林区公安局警务保障室主任王伟山把解决“110”快速接处警、建立新型快速反应机制作为攻坚目标。他的这一灵感来自于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挑战赛。在移动目标跟踪项目中,志愿者头带可视性视频装置,沿着数条交通路线自由奔跑,看到这里,王伟山灵光一闪,那密如蛛网的交通线路图变成了新区主要街巷道的电子地图,每一个显示志愿者的电子光标跳跃成了一支支在街区巡逻的警力……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论证,他又奔赴上海、哈尔滨等地考察,聘请杭州海康公司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可视化实战指挥体系初步成型。

  可视化自动感应报警系统依托科学技术手段,实现了监控视频可视区域自动报警功能,触发报警时,报警现场监控画面会在第一时间弹出,并伴有定位声音报警,提醒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处理警情。该系统可在全局所有高清视频监控点、移动布控球、360度旋转球机、车载取证系统的视频监控范围内设定具体时间、区域,并能划定警戒线,相关人员在特定时间进入该区域或跨越警戒线时报警系统会自动报警,同时在指挥中心可视化指挥大屏弹出报警点画面,指挥员根据所见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派警,实现了重点部位安全防范超前化、智能化。

  “掌上监护、看护系统”方便快捷

  针对近年来部分小型行业场所及库房因安装视频监控系统费用较高、缺少看护而引发各类案件情况以及更好地实现对鳏寡孤独、体弱多病等特殊群体的看护,呼中区公安局多方调研并派警员赴外地学习,同时咨询电脑网络软件开发公司,经多次安装、调试、使用,耗时近一年的时间,利用废旧智能手机研制出“掌上监护、看护系统”,并广泛应用于辖区的小型行业场所及重点人群。

  “掌上监护、看护系统”主要利用废旧智能手机下载“掌上看家”的手机软件,将废旧智能手机改造为监控探头,只要家里有网络就可以将废旧手机放置在关键地方,当做监控探头使用。监看用户下载“掌上看家”观看端,通过网络观看拍摄内容。

  相比安装传统的摄像探头监控,废旧智能手机的成本要低很多,通过随身携带手机便可知家中情况,真正解决了特殊群体监护者的后顾之忧,得到了小型商户业主及居民群众的普遍认可。此系统使用后,呼中区近一年来未发生因看护不力而产生的意外案事件,小型商户及库房盗窃案件得到了明显遏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掌上看护、监护系统”的使用会全面覆盖,防范工作也必将再上新台阶,百姓的安全幸福指数必将会与日俱增。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