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蹄疾步稳奔富路
时间 :2017-02-2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李长军
 

  蹄疾步稳奔富路 ——地区总工会牵头组织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李长军

  地区总工会作为我区城镇居民、林业职工精准扶贫工作牵头单位,2016年,紧紧围绕地委“一号工程”,按照习总书记在黑龙江调研时提出的“转型发展,民生为要”和全国总工会、省总工会“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要求,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把林区职工解困脱困作为重中之重,带领全区工会干部,投身到这一伟大实践中去。

  顶层设计牵头组织实施

  2016年初,我区把城镇林业职工脱贫作为“一号工程”,纳入扶贫攻坚总体大局,责成地区总工会牵头组织实施。地区总工会承担起牵头部门的重任后,从框架设计、方案制定,身份识别、建档立卡到检查督导、稳步推进等环节进行了周密部署,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党政主体、工会牵头、部门协作、各方参与”的领导体制以及城镇林业脱贫工作的目标、任务、原则,从2016—2018年按每年40%、35%、25%的任务进度,确保到2018年基本实现困难职工稳定脱贫的目标。

  各级工会组织行动迅速,从谋划思路、制定方案、调整机构、抽调人员、组织实施各环节快速跟进。全区各地通过入户调查、走访,将2145户林业职工纳入精准脱贫工作目标,其中因残致贫257户、因病致贫957户、因学致贫506户,其他原因致贫591户。各地还建立起详实的贫困家庭档案、脱贫台账,科学分解任务目标,采取就业脱贫、创业脱贫、医疗脱贫、教育脱贫、低保兜底的“五个一批”的办法,计划用三年时间使城镇林业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整体工作在大兴安岭地区全面有序展开。

  精细操作不搞大水漫灌

  按照地区总工会的工作部署,各县区局通过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和谋划城镇林业脱贫工作的整体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并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两级单位设立常设机构,定编定岗;其余单位均按非常设机构设置,办公室设在工会,由工会负责牵头。在3月~4月,各主体单位组织工作组开展了大规模摸底调查、复查。全区各县区局均已建立和完善了县级、镇场扶贫工作档案,完善了帮扶台账。

  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城镇林业扶贫办公室的职能,督促各县区局落实帮扶主体责任。各责任单位立足实际,因人因户施策,推送精准服务。对具备创业条件、有致富愿望的职工,开展“菜单式”、“互动式”培训和“送科技到家”、“科技驻镇”活动,使他们掌握1~2项技能作为增收手段。通过入户对接,研究制定脱贫项目,落实脱贫项目90个,帮助贫困户落实创业贷款130万元;对因学、因病、残疾、意外等原因致困的家庭,找准了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的契合点,研究落实教育援助、医疗帮扶条件和申报程序;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在落实低保、社保、医疗、教育等政策保障方面做好衔接,为进一步落实政策保障和低保兜底做好了准备。

  形成合力完善推进机制

  面对扶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的实际,地总要求各地要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确保实现各项工作任务。把民政、教育、医疗卫生、财政、人社等26个部门纳入领导小组,充分整合和发挥各部门职能,通过争取资金、扶贫政策、扶贫资源,为各类贫困家庭提供援助。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等形式,各级领导干部与帮扶对象结成对子。因大兴安岭林业企业地方管辖权在各县政府,林业职工的社保、低保的政策兜底要与当地政府协调才能落实。阿木尔林业局主动与漠河县政府结成对子,为落实林业职工的政策扶贫建立起了良性沟通机制,为低保社保兜底提供了保障。同时积极争取私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社会组织、爱心人士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壮大帮扶力量。一年来,行署人社局开发公益性岗位10995个,安置大龄失业人员3366个,残疾失业人员467人,低保人员108人,零就业家庭成员239个;组织指导全区9978人实现转岗就业。行署民政局积极落实低保政策,增强政策兜底功能,共投入低保资金4791万元、医疗救助1490万元、临时救助397万元。行署教育局开展项目扶贫工作,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补贴、助学等措施,使601个家庭脱贫。

  倾力督导领导分片负责

  2016年5月初,地总班子成员实行分片负责,组成了全区城镇居民、林业职工脱贫工作调研督导组,深入全区13家单位就脱贫工作和职工创业就业工作进行调研督办,采取听汇报、查内业、入户走访的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上报地委。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有5家单位的典型经验进行了书面交流,2家单位的典型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发言。地总还召开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扶贫工作督办专题会议,对推进解决全区城镇林业脱贫工作中的制约性问题提出了要求。

  各主体单位也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各项措施,把城镇林业扶贫工作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体系,强化了处级领导包镇(场),领导干部、机关单位、党支部包个人的措施,制定了定期例会、汇报、督查、问责等制度。各县区局均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制度,全区共结成帮扶对子6119个。各级城镇林业扶贫办定期组织力量深入基层、贫困家庭,把推进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督查工作的重点,解决政策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务实攻坚取得可喜成果

  按照地总的工作要求和《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各主体单位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扶持等措施,精准发力,取得了切实效果。漠河县对贫困家庭成员住院及门诊费用全额核销,为贫困家庭优先提供贷款,并执行最低利率标准。推出270套公租房用以改善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呼中区投入资金71.4万元建造菌棚,带动扶贫110人;十八站林业局为69户困难家庭减免“三费”达13万元,并将遗属生活费每人每月提高到600元(含取暖补贴100元);韩局通过开辟困难职工“扶贫林”,使56户困难职工人均增收7000余元。

  在资金扶持方面,2016年,全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921.795万元,省级投入1564.26万元,县级投入1578.97万元,镇(场)投入269.4万元,社会投入509.165万元。漠河、塔河、呼玛等单位安排专项扶贫资金,作为扶持脱贫项目、帮扶救助、银行贷款资金。在技术扶持上,提高“造血”功能。各县区局把有能力创业的贫困人员组织起来,根据林区实际,把特色种养、旅游、北药、电子商务等作为重点内容,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全区举办各类技能、创业培训班115个,累计培训职工群众7662人次。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扎实推进,2016年全面完成了城镇林业脱贫工作的各项任务,实现贫困人口731户1855人脱贫,整体脱贫率达43.3%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