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区局
山火的克星 森林的卫士
时间 :2017-02-2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宋金龙 吕龙华
 

  山火的克星森林的卫士 ——记呼中林场森林消防队队长李世魁

   □宋金龙 吕龙华

  防火戒严期里不眠的夜晚,火情突发时忙碌的身影,还有那常年风吹日晒黝黑的脸庞……他就是呼中林场森林消防队队长李世魁。一身橘红色的扑火服,面对森林火灾的突发性,他时刻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随时准备接受任务。

  扑火工作看似简单,真要打造成“军事过硬、理论精通”的扑火尖兵队伍是不容易的。为了强素质、增本领,他同队员们一起苦练“内功”,以适应各种扑火抢险战斗的要求。每天早晨6点坚持和队员一起5公里越野长跑,平时进行严格的队列和体能训练,指导队员熟练掌握扑火机具、设备的使用及应急维修等知识,坚持每周三学习扑火战术训练,从林学基础、到会使用GPS、会识图找方位、会火场自我保护、会不同林火的扑救战术,并定期进行扑火演练。

  在扑火前线,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为队员们树立了榜样。2010年春,呼源林场发生森林火灾,李世魁奉命带队赶赴火场前线。由于火场距离公路很远,车无法靠近,只能徒步前进,一夜的急行军,他和队员们脚上都打起了血泡,给养还严重不足,渴了就喝点山泉水,但仍按时到达指定地点。行军过程中,他帮助体弱的队员背防火背包,帮助灭火机手扛风力灭火机,以确保不让一人掉队。当他们到达火场时,火势已经非常凶猛,火焰高达十几米,巨大的火头迅速地向前推进,此时人根本无法靠近。情况紧急,李世魁不顾危险,带头跪在地上用风力灭火机灭火,由于距离火源太近,炙热无比,裸露的皮肤被灼伤,疼痛难忍,他全然不顾。哪里火势最猛,他就直奔哪里,忘记了疼痛,忘记了危险……他此时心中只想着如何灭火。在风力较强,扑打困难时,后面的扑火队员们就用风力灭火机给前面风力灭火机手降温,队员们眼睛被火烤、被烟熏的红肿,只露出一条缝隙。在火头太高,无法正面扑救时,他们就采取点烧防火隔离带的方式拦截火头,逆风点烧,不用说火烤,就是烟呛也是常人难以承受的。在自然条件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带领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历时13天,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打火任务。这期间,白天清理火场,确保达到“三无”,晚上,他最后一个休息,帮助队员掖被子、烤鞋垫,起早为队员们熬粥,让远在野外的队员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2012年,他奉命带队远赴呼玛县打火,接到呼中区防指命令后,短短10分钟队伍就集合完毕,整装出发。在控制火势阶段,初期最为关键,最为紧迫,他冲在最前面,带领队员封住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由于山势陡峭,使用扑火机具的队员无法站立,就由后面的队员推着,支撑着进行扑火,有队员从山上滚落下来,就再爬上去继续战斗。在扑救过程中他们不顾伤痛,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火不灭,就不休息。渴了,喝一口沟塘里的水,饿了,吃一口干粮,经过顽强扑打,火势得以控制。为了尽快处理好火烧迹地和仍然冒着烟的火烧倒木,李世魁带领队员从离火场最近的水源处背水,来浇灭地下火,清理火场不留一处死角,确保火烧迹地达到无火、无烟、无气的标准。 当地的百姓都惊奇这支队伍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和力量,能扑救这么大的林火。其实,这正是在熊熊烈火中锤炼出来的顽强拼搏、舍生忘死,不怕苦、不怕累的务实作风给了队员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种火场精神,造就了森林扑火队强大的凝聚力,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多少年来,他带领扑火队员成功扑救了一次又一次的山火,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森林消防战线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