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区局
加林局做好森林培育工作促进生态建设
时间 :2017-03-22 来源:大兴安岭政府网 作者:
 

  加格达奇林业局始终把生态建设、森林培育工作作为强局之本、惠民之基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实施,突出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两大主题,夯实营林基础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生态建设和森林培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2009-2016年,已累计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18.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0.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0.75万亩、重点公益林抚育0.71万亩、退耕还林0.35万亩、补植补造15.4万亩、碳汇造林0.15万亩、庭院绿化1.6万株、加漠公路出口路绿化3.57万株、大苗造林1.67万株、义务植树10万余株。

  一、筑牢发展基础,为营林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一直把营林工作作为我局的主导产业,切实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强化营林发展基础,全面担负起新时期生态建设重任。一是营林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按照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营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我们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各级营林队伍,林业局营林管理部门由45人增加到53人,森调队由40人增加到70人,以林场、经营所、管护区职工和扑火队员为主要,家属为补充,成立了18个营林大队。一方面,营林生产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营林队伍逐步稳定,同时为职工家属就业增收搭建了平台。二是营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我们始终把生态建设与民生改善,作为营林发展的一体两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林业局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帐篷、油锯和割灌机、燃油发电机、太阳能硅板等物品,极大的改善了一线生产人员生产生活条件,职工从业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三是作业点建设逐步规范化。对作业点选址、帐篷搭设、厨房、车库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张贴营林生产技术操作要点、安全生产及防火须知等有关规定,制作组织机构图版,张贴宣传标语。

  二、强化队伍培训,为保证生产作业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规程、新标准,我们把抓营林队伍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认真对待,把加强对各级各类人员培训作为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作业质量的根本保障常抓不懈,一是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林业局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年末作为重要指标进行考核。拒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5万余人次。二是积极组织各级各类人员参加有关培训学习,实行“三级培训”制度。林业局营林部门管理人员参加地区营林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营林处技术骨干分组深入生产单位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林场做好生产者的培训。三是理论培训和现地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培训效果。集中组织有关人员,对新规程、新标准每章每节进行认真学习。采取集中办班、以检代训、以会代训、现地培训等方式,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现地示范操作,把新标准、新规程与原有的对比进行讲解,做到规程和标准不断更新,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员一律不能上岗作业。通过培训学习,有效提高了各级营林管理人员和生产作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水平和专业生产技能,专业化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生产作业质量稳步提高。

  三、加强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营林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质量是营林事业的生命线,是保证营林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石,我们创新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确保营林工作高质量、高效益的全面完成。一是全面加强生产组织管理。结合生产实际,林业局成立生产前线指挥部,营林处科级干部带队包片负责,并实行包质量、包进度、包安全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加强生产现地管理。局场两级技术人员全部下派到作业组蹲点指导,跟班作业,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能当天整改的绝不过夜,不能当天整改的限期完成,避免了重复生产、重复整改,重复验收,节约了成本,加快生产进度,保证了质量;森林抚育生产单位完成小班作业后,由蹲点人员、营林和资源部门共同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拨交下一个小班,真正做到“拨一号、干一号、清一号、验一号、再拨一号”。三是严把验收质量关。在林场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林业局质检人员划分成3个小组,每组有1名科技干部带队,对全部生产作业小班逐小班验收,不合格地块坚决整改,实行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验收结果终身责任追究制。四是实行营林工作一票否决权。把营林工作作为林业局年终绩效考核否定指标,营林工作完成的好坏与生产单位领导的绩效工资挂钩,作为领导任职、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兑现奖惩。

  四、创新工作方法,确保森林资源经营、保护、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改变以往砍伐活立木做标桩和小班界的方法,用塑料标牌和抹红油代替,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大量木材资源。二是购买钢支架帐篷、细木工板代替砍伐小杆搭帐篷、做铺板的传统做法,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三是利用中幼龄林抚育生产的剩余物免费提供给职工进行食用菌养殖,使剩余物得到合理利用,同时为职工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严格落实森林抚育“三制”:公示制、实名制、合同制,杜绝区外人员与职工争利,严肃查处生产任务分包转包、领导干部插手营林生产等侵害职工利益现象的发生,解决了职工冬季无活干的难题,促进了职工增收。五是改变传统的作业点点蜡烛照明的方法,为作业点配备了燃油发电机、太阳能发电、电视机、影碟机、书刊等文化娱乐工具及常用药品,确保职工在山场安心,家属放心,为加快生产进度,保证作业质量奠定了基础。

编辑:张桂媛
相关新闻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