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加格达奇51公里处的岭南农场一派繁忙的景象,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几台大马力拖拉机正有条不紊地播种着,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满了种子和已经拌好的化肥。
崔胜杰是岭南农场的一个农场主,他家的小麦和大豆已经播种完了,就等着5月下旬播种芸豆了。
“原来我们农民都是一年忙三季,收完秋儿就猫冬,现在可没那么清闲了,忙完秋收我们也闲不着了。”说着,崔胜杰带记者来到了位于加格达奇工业园区的双收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厂。8000多平方米的厂区内,去湿机、去土机、色选机、比重机、抛光机、清粮机、大豆选塔、面粉机、磨米机一应俱全。“我这里最贵的机器就是它了,当时买的时候20多万元呢!”崔胜杰指着色选机说。这些大大小小的机器一共花了崔胜杰300多万元。
崔胜杰,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当初是怎么想到购买这些“铁家伙”的呢?“我们农民种地靠天吃饭,要想赚钱,就得有想法,但是我们地区的气候往往制约农业的发展。”崔胜杰说,嫩江、三江平原的大豆亩产175公斤,而我区的大豆亩产只能达到115公斤。既然种植上没有优势,那就得想别的办法,所以从2014年,我们就想到要种植有机作物,让自己种的粮食也走高端路线。当然这也离不开岭南管委会和我们联社的支持。作为大兴安岭龙北农业种植合作社联社理事长的崔胜杰说。
崔胜杰所在的联社由21个合作社组成,成员351人,种植面积13.56万亩,已取得有机认证的土地面积4000余亩,目前有5个合作社参与有机种植。2016年,通过转换有机土地认证面积8900亩,并取得了转换证书,2017年新申报转换面积45000亩。目前,各合作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工作,已积农家肥7000余吨。
“现代农业依靠投入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使农作物稳产丰收,但也对农业生态造成很大危害,所以开发有机农业是解决这一危害的最好方法。”崔胜杰说,有机农业在生产的初期可能导致产量有所下降,劳动力投入较大,但生产成本高,相应的产品价格也高,一般比普通食品价格高50%~200%。按平均算,在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的3年转换期内,农产品产量下降约8%,产品价格上升50%~150%,依然可增加收入27%。
“但是要想把一块土地转换成有机土地,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机农业区的耕地要处在全国最大生态保护区内,400公里内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生态环境、水源洁净。我区自开发以来,土地没有使用过任何灭虫剂,这是全国任何地区无法做到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联社的有机农作物种植技术依托的是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是全国最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达到国际有机食品认证标准。另外,黑龙江省绿办、大兴安岭绿办还对我们基地的有机食品生产进行监管。同时,岭南管委会还成立了有机种植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带队,进行田间监督和指导。”崔胜杰说。
“我们联社成功转换的4000亩有机土地全部使用农家肥,不打除草剂,人工除草,使用收割专用机械,土地实现摄像头全程监控。”崔胜杰说,目前我们已经生产出了有机大豆蛋白粉、有机豆油、有机面粉、有机杂粮杂豆,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其余的有机产品全部销往呼伦贝尔市金谷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对于联社种植有机作物的未来,崔胜杰充满信心,他说:“2015年我们联社职工带着有机作物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的展会,产值达到300万元。将来我们争取做全国最大的有机食品种植基地,把我们大兴安岭生产的有机食品送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