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谱写教育新篇章 ——漠河县教育工作30年发展侧记
时间 :2017-05-23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尹丹
 

  追寻时间轨迹,回顾难忘岁月。记者一行走进漠河,翻开一张张记载历史的画卷,从一个个侧面回放漠河县教育工作发展30年的光辉历程。漠河县教育工作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走进漠河,记者了解到在30年前“5·6”大火疯狂肆虐的呼啸下,漠河县高级中学的前身——漠河县第一中学在校教职员工的保卫下得以幸存。“30年前的那一天至今历历在目,那天的风特别大,火借风势,越烧越旺。火光照得满城彤红,浓烟遮天蔽日。”当年参与一中保卫战的周军老师告诉记者,“那时候漠河一中的教学楼是四层建筑物,那天晚上大约五六点钟,西侧和北侧的平房着火后,情况岌岌可危。校长张福君带领当时在校的教职员工进入教学楼内,用教室里存放打扫卫生的笤帚、拖布沾湿水,扑打进入楼内以及窗框上的火星,自救自保,终于将教学楼保住了。”

  在大火袭来的危难时刻,许多共产党员、教师职工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用血肉之躯与烈火进行殊死搏斗,演绎了一幕幕降伏火魔的一中传奇。在漠河一中得以保住的情况下,周军老师于第二日清晨回到家中,寻找家人。可是家里已经家徒四壁,全然不见家人身影,“看到生活的家园被烧成这样,不知该用什么词汇来形容,可谓满目疮痍。在寻找妻子的过程中,遇到路上烧死的人总要上前查看。希望快点找到家人,可是内心里却又不希望眼前的人就是家人。万幸从邻居处得知家人的下落,才放下心来,至今都忘不掉那撕心的恐慌。”

  据了解,火灾发生后,漠河县一中多名团员来不及到父母临时居住的地方去安慰自己的亲人,第一时间组成“共青团服务队”主动来到学校找团组织请战。当时学校的教学楼内住满了受灾群众,他们就逐个教室进行人员调查登记,指定防火、防盗临时负责人。利用教学用的化学药品,对楼内进行消毒防疫处理。这支服务队还走上街头,分别到受灾群众暂居的房屋内打扫卫生,对受灾群众进行坚定信心、重建家园的宣传动员。

  “大火扑灭后,我们全体教师加入到重建家乡的行列。学校当时成为受灾群众的避难所,教室严重缺乏。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尽快回到课堂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搭建了简易帐篷,为孩子们上课。”周军老师告诉记者。

  “我们漠河县高级中学最早是在1976年10月在古莲区成立,原名为古莲区第一中学;1981年8月,漠河恢复县制,更名为漠河县第一中学,2009年8月,正式命名为漠河县高级中学。”漠河县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吴凤伟告诉记者。如今,漠河县高级中学务实求真,开拓创新,围绕“办龙江名校、育华夏英才”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一套完善、科学、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的师资队伍,造就了一个勤学、善思、活泼、向上的学生群体。

  “30年后的漠河,拥有办学机构15个,建成了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学校全部实现了楼房化,教育信息化实现了“三通二平台”,综合实力位于全区前列。”漠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冯广庆说:“30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新增校舍面积52000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96年通过国家“两基”验收,2015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检的县份,每年有100多名学生考入二本院校,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30年来,漠河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和着漠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节拍,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秉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全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1996年通过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验收;1997年被原国家教委授予“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荣誉称号;1999年通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两基”复检验收;2004年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县级政府教育工作评估先进县”。2006年被黑龙江省纠风办、教育厅等七个部门评为“全省规范收费示范县”。2008年10月顺利通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双高普九”初检,目前已有2所初中和3所小学通过了省级示范学校前期视导论证,4所学校被地区评为“兴安名校”,10所中小学校被评为“大兴安岭地区合格学校”。

  漠河教育工作致力于“让每所学校都发展,让每位教师都成长,让每名学生都进步”,举内涵发展之旗,谋优质均衡良策、展特色文化风韵,以布局调整、项目建设、管理规范、特色创建四大主题,破解发展难题,逐步探索出“均衡+内涵+特色”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全面均衡教育资源。

  2008年,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为契机,在全区率先实施教育资源整合。采取“三先三后”分步实施的方法(先试点、后撤并,先整合、后集中,先调整、后完善),以撤并村屯林场小学为重点,整合薄弱学校,全面调整校点布局,建立“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建设标准化学校。整合后,县域内各校布局合理,设施设备现代化,环境优美,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均衡配置。2009年,漠河县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2010年,完成县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漠河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冯广庆告诉记者,2008年起,在县域范围内实行“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实施“双优交流”“城乡互助”“全员发展”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逐步形成了漠河教育队伍高素质整体发展、教师专长个性发展,交错、共进的良好格局,涌现了各级各类名师37人。

  成立了漠河县综合实践活动中心,开发了以漠河地理、人文、生态、旅游等方面特色校本课程28项,开展了“冰雪、管乐、版画”特色活动,成立相关活动社团34个,全区“版画试点校”1个。被评为“全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区“冰雪、管乐两项活动先进单位”。 “阳光总在风雨后”。明天的漠河教育事业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提升教育质量,以拼搏奋进的漠河精神向现代化教育强县拓进,再谱教育事业新篇章。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