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大岭之巅23年的寂寞守望
时间 :2017-06-21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沈敬财 李长军
 

  远居深山23年默默无闻,2016年在“全省防火系统先进个人”表彰决定中金榜题名。他,就是松岭林业局47塔瞭望员刘良松。

  47塔坐落在距离松岭林业局新天林场17公里海拔近千米的条阿尼塔山上,23年来,刘良松每年从3月15日上塔,开始瞭望工作。每天早上6点半上塔,晚上8点半以后才能下塔休息。在苍莽无际的密林中,一架望远镜、一部对讲机,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刘良松所在的47塔要负责半径25公里的瞭望任务,防火期内由于特殊天气、雷击及其他等不确定因素导致山火的可能性很大,瞭望员就要及时发现、准确报告,为区防指提供决策依据。23年来,刘良松在每年的系统培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即勤观察及时发现,坐标定位、图上作业加经验判断。

  刘良松对自己管护的区域了如指掌,山头、高地、河流、公路甚至是一棵大树都是最好的参照物,关键时刻经常派上大用场。2015年5月17日,当时因为风大,导致火险等级高,刘良松不敢大意,他不停地转动着望远镜,一遍又一遍地搜寻者视野内的每一个角落。上午10点43分,刘良松突然发现东南方向52度、距离15公里处升起一个直径约3米左右的烟柱。他迅速再次测量、确认后,及时用对讲机向区防指报告。由于发现早、扑救及时,到下午3点明火被扑灭,火场清理完毕;2016年6月11日中午,天空随着阵阵雷声掉落了几滴雨点,刘良松刚想松口气,11点49分,他在瞭望时发现49度角、约20公里处有一股青烟在迅速升起。虽然烟点很小,但他凭借多年经验断定是烟点。11点50分刘良松准确地报出坐标、参照物和与相邻公路的距离等信息,新天防火战区收到他的报告后迅速组织扑火队员奔赴火点。由于发现及时、出动迅速,仅2个半小时就将这场雷击火扑灭……刘良松用自己那份执著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多次发现火情并及时上报,减少了林地的火灾损失,他本人也多次受到区、地区防火系统的表彰,2016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防火系统先进个人,今年1月他被评为“感动松岭”典范人物,得到林业局的重奖。

  因为防火需要,瞭望塔大都设在远山区的高山上,寂寞和艰苦始终伴随着刘良松和他的瞭望员同伴们。吃粮、吃菜、日用杂货都要到17公里外的林场去买,山路崎岖,买一次东西来回需要两三个小时。每次防火期进驻,他们都要储存够几个月吃的粮食、土豆、干菜和咸菜。天气冷的时候,早上带到塔上的馒头,到中午就冻得咬不动,一壸开水也成了凉水。一旦发生山火,3、5天甚至半个月不能下塔,晚上只能睡在冷板铺上,天长日久刘良松和同事都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在这种艰苦条件下,刘良松一干就是23年并且年年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和同行的认可。对此刘良松平静地说:“领导把我放到这个岗位,我就要坚守好、完成好自己本职工作。” 23年来,刘良松用自己的青春驻守在远离人烟、矗立于高山之巅的瞭望塔上,俯瞰着10多万公顷的责任区,他心里装着的是瞭望员的职责和对林区防火工作的赤诚。严寒酷暑、风吹雨打、蚊叮虫咬、缺水少菜,都没能动摇刘良松的工作热情和决心,凭着对保护绿色的坚强信念,他用默默的坚守和奉献谱写着一名森林防火瞭望员的绿色人生。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