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懈怠 ——七论深入贯彻落实第二次地区“两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地委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苏春雨在第二次地区“两会”上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既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标,也是促进我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要条件。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这不仅是当前也是今后我区保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原则。
发展为要,民生为本,民生连着民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以来,我区继续加大了改善民生力度,林业职工工资待遇上涨;全民创业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文化教育事业取得可喜成果;健康兴安行动、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甘河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农村困难老人养老问题得到解决;我区继续保持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地荣誉称号……地委行署一项项惠民政策出台,一笔笔真金白银到位,让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仍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下更大的决心,付出更多的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懈怠,解决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懈怠,就要针对当前民生领域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而为,量力而行,切实办好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着力办好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社会事业,突出抓好供热供水、物业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入实施全民创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积极推进行业协会、合作社规范化运营,充分发挥技术、信息、品牌、销售等方面的共享优势,引领职工群众抱团闯市场;要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近期脱贫和长远致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村级集体经济在产业扶贫中的带动作用,通过合作社+贫困户、种养基地+贫困户、中幼林抚育+贫困户等模式,不断拓宽林业、城镇贫困户脱贫渠道;要坚持维护社会稳定,突出抓好信访工作,带着感情和责任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要努力不断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让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同时,对未来充满信心,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下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各类因素仍然较多。越是环境复杂、情况多变,越是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多为群众办实事,多帮群众解决困难,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就会上下一心,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