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记者在塔河林业局采访期间途经十金公路(塔河段)时,被一片葱郁茁壮的抚育林所吸引。据营林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半年来,这里森林的通透性增强了,郁闭度平均降低0.2,林分的平均胸径增加了1~2厘米,平均树高增长了30~50厘米。
喜人的林木长势,彰显了塔河林业局森林综合抚育试点工作的累累硕果。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后,林业生产方式开始从采伐生产向森林抚育转变。如何快速修复森林生态系统,让我国北方天然绿色屏障再现勃勃生机,是林区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塔河林业局率先行动,在国家林业局、林业集团公司的帮助和指导下,制定了十金公路(塔河段)森林综合抚育试点实施方案,2017年3月15日得到国家林业局批复,7月5日圆满完成了森林综合抚育试点任务。
采访中,塔河林业局副局长司勇对记者介绍说:“我们通过实地踏查,确定工程总长度112公里,设计总面积1184.4公顷。其中森林综合抚育面积1001公顷,人工造林面积69.4公顷,其他荒山荒地湿地等面积114公顷。共涉及74个林班、517个小班,设计出材144.9立方米。”
塔河林业局因地制宜,在十金公路两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个地段和五处砂石料场作为示范,分设对照区和监测区,分步推进十金公路(塔河段)森林综合抚育试点。本着“宜造则造、宜补则补、宜抚则抚,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对直径13厘米以下的采伐木(包括乔灌木)进行每木挂号,避免采伐强度不到位、强度过大等问题发生。针对不同郁闭度的林分,采用多种灵活组合的抚育方式开展综合抚育,在砂石料场进行樟子松、云杉、沙棘等大苗造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按照示范确定的抚育方式全线推开,切实做到“六采伐、六保留”,目前,已完成73个林班、318个小班的森林综合抚育试点任务1001公顷,出材131立方米。
为保证抚育质量,塔河林业局对所有参与森林抚育人员进行岗前和现地培训;邀请专家对试点工程进行技术指导;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要求,实行作业质量终身追究制。 “森林综合抚育带来了三个效益。”塔河林业局营林管理处主任贺兆明介绍说,在生态效益方面,提高了公路两侧森林、裸地、湿地的环境质量,森林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进一步增强,优化了林分结构,树种组成更加合理。同时,伐除病腐木、枯立木、枯倒木、霸王木,收捡剩余物,有效减少了林下腐殖物、可燃物,将大幅降低区域森林火险等级。在经济效益方面,森林综合抚育提高了林木资源价值,林木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将大幅提高。增强了森林通透性,促进了野生杜鹃、蓝莓、食用菌等林下资源恢复和生长。综合抚育过程中产生可利用剩余物507.3吨,占剩余物总量的28.5%。这些剩余物如作为食用菌原料,可生产菌包50.7万袋,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77.5万元。还可为生物质能源企业提供原料,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效益方面,抚育后增加了森林的景观价值,形成了112公里的景观长廊。对1300余名参与森林抚育的林业职工进行培训,保证了专业队伍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