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文化自信让民族自豪感“满格”
时间 :2017-11-17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车宇
 

  她是黑龙江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鄂伦春刺绣)传承人、省级百名“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鄂伦春萨满研究第一人”;她深深地热爱民族文化,默默地为繁荣鄂伦春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就是塔河县鄂伦春文化传播带头人关小云。

  为保护和弘扬鄂伦春文化,多年来,关小云共出版了8部专(合)著。其中《鄂伦春族萨满教文化遗存调查》荣获第七届“黑龙江省文艺奖”民间文艺类二等奖;《中国鄂伦春族》荣获第八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二等奖;《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荣获第九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这些专著内容丰富,对鄂伦春萨满文化和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为延续鄂伦春民族的人文脉络、守护住鄂伦春民族的精神家园,在省地非遗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塔河县委宣传部、塔河县文体局的帮助下,关小云对鄂伦春族非遗工作进行普查、挖掘、整理、调研和申报,使鄂伦春族桦树皮船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赞达仁、鄂伦春族刺绣、鄂伦春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获准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关小云两次举办鄂伦春族刺绣培训班,倡议发起了“鄂伦春民间文化白桦奖”的评选活动,分别举办“鄂伦春刺绣大赛”和“鄂伦春剪纸大赛”。2016年,关小云参加了“黑龙江省部分世居少数民族服饰专属设计元素研讨会”,提出将鄂伦春服饰与现代时尚相结合,设计出满足现代审美需求的服装。同年,关小云带着自己的刺绣作品参加省文化厅举办的第七届“中俄文化大集”——中共北方刺绣精品展并获奖。2017年,她参加“妙手天工、丝路匠心”——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展,参展的鄂伦春萨满服饰、兽皮服饰等30件刺绣品深受领导和参观者的好评。

  为了让世人更多地了解鄂伦春文化,关小云把自己收藏30多年的300多册鄂伦春各类书籍和百余件桦树皮、兽皮全部奉献出来。2013年,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在塔河县委宣传部的帮助下,成立了“黑龙江省民间文化研究基地”(关小云鄂伦春文化展厅),成为目前全国鄂伦春书籍最多最广的一家展厅。

  退休后,关小云仍然奔走在鄂伦春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道路上,她协助省、地、县级教育部门承担鄂伦春语言教材的编写与审查工作,对每个单词、句子、民间故事严格把关,力求准确完美。通过3年的努力,关小云与上级教育部门顺利完成了“鄂伦春语言网络学习平台”,并交付使用。2015年,关小云主动请缨,承担《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志》的撰写任务,她忍着病痛,走遍省、地、县级档案馆,到乡村调查走访,并为完成《乡志》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关小云还向国家、省、地、县级档案馆捐赠书籍,向社会各界人士免费赠送自己的作品,价值达2万多元。2017年,十八站乡中心校成立了“黑龙江省鄂伦春语言保护与传承基地”,关小云多年的辛苦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得以保护与传承。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