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看山杜鹃,夏赏大森林,秋观五花山,冬览大冰雪……十八大以来,我区依托中国最北的地缘优势、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丰富厚重的文化优势,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避暑观光、休闲康养、文化体验的理想场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初步叫响了“神州北极、大美兴安”的旅游品牌。
2012年至2016年,全区累计接待旅游人数2151.47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04.83亿元。仅2016年,全区共接待旅游者56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4.33亿元,与2012年同比分别增长59.07%和64.13%。
唱响主旋律舞动兴安绿
积极深入挖掘大兴安岭地区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文化标志,为游客呈现兴安最美的一面,我区上下一心,不曾停歇前进的脚步。
多年来,在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区依托天然的资源禀赋、最北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大氧吧等旅游核心要素,孕育了神州北极、神奇天象、神秘石林、神勇民族、龙江源头、圣诞世界、最美湿地、最冷小镇等优势旅游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休闲康养、观光避暑、文化体验的理想场所。根据“两地、三线、四区、五营地”旅游发展布局,我区基本形成了找北探源、界江览胜、冰雪挑战、湿地观光、激情漂流、森林避暑、森林康养、森林自驾、低空飞行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截至目前,我区现有A级景区2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9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4S级旅游滑雪场1处,标准客房床位约2.1万张,地方特色产品生产企业110家,旅游纪念品商店185家,旅游从业人员1.53万人。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品日趋丰富,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其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不断凸显。
踏出勤奋步广阔平台来
借助平台,创新载体,强势开展旅游宣传营销是我区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
多年来,我区积极参加展会活动,借助权威平台,通过战略合作的方式,与国内权威旅游网站人民网、乐途旅游网和国内专业休闲旅游预订平台途牛网等平台合作。通过其权威的平台和成熟的渠道,对我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推送。同时,借助微博创新旅游营销话题,倾力开展节会活动,不断增加我区知名度。
我区相继举办了国际蓝莓节文艺演出、中国最冷小镇四季风光摄影大赛、中国·漠河北极光节文艺演出、第32届中国北极青春诗会和龙江诗人走进大兴安岭、森林山地自行车赛、2016重新定义自驾全国网络大V漠河极光之旅、中俄国际亲子徒步大赛、呼玛开江文化活动周等活动。在北京举办的“意向冰天雪地”和“意向绿水青山”摄影艺术展,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的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