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下班回家吃热乎乎的杀猪菜,太幸福了,关键这肉是‘65’综合种养基地的笨猪肉,特别香,我们林业局人都知道。”十八站林业局职工王大哥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65”综合种养基地是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职工创办的养殖基地。
记者走进养殖基地看到,有喂猪的、养殖的还有榨油制酒的,整个管护区一幅自给自足的生产场景。
木材全面停伐后,十八站森林资源管护区党总支结合管护区实际,积极引领职工创业,创办了养殖基地。通过几年的发展,养殖基地生猪养殖规模年出栏2500头,冷水鱼10万余尾,促进了职工增收。
这是十八站林业局党委带领职工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十八站林业局把党建融入产业中,积极推行“产业链延伸到哪里,组织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做法,切实发挥引领和服务作用,实现推动产业发展与职工增收的双赢。
面对林区全面停伐和如何确保职工增收的双重压力,十八站林业局推行“党支部+基地+职工”党建工作模式,带领职工群众同念创业经,共谱致富曲。为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了党支部书记,选拔熟悉致富项目、具备带领职工致富能力的部分党员到综合党支部。综合党支部创新组织设置,成立了林菌养殖、林畜养殖、林鱼养殖、林蜂养殖、商服运输等党小组,建立了“一分三定”机制,即划分党小组和党员类型、定致富项目、定推进措施、定考核办法,做到帮扶到户、责任到人,使党建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党组织的帮扶引领作用凸显。
如何增强党支部的造血功能,带领群众致富,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十八站林业局开展了以“支部带动致富和党员带头致富、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和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双带”活动,让党组织和党员在全民创业中唱主角。林菌养殖党小组争做创业致富排头兵,以13名党员为主体,借助林业局无息小额贷款的优惠政策,成立了“林驿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具有8年木耳养殖经验的党员于瑞国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菌孢厂年制菌能力达到200万袋的规模。在“65”管护外站平整场地,建规范化木耳养殖场地,党支部举办创业培训10余期。
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十八站林业局结合十九大精神,加强学习教育,不断规范党组织生活,继续完善支部委员联系点制度、党员考核评价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支委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使党组织生活科学化、制度化。从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入手,组织党员原原本本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把党员大会、支委会开在解决问题的现场,把党小组会开在养殖户的田间地头,有效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致富项目中目标不明确,以及在创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了会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