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构筑祖国北方绿色生态屏障
时间 :2015-10-21 来源:东北网 作者:
 

 

  抓住转型主线调整发展战略

  林区调整发展的步伐在持续加快。

  “十一五”期间,大兴安岭主动减产,累计减少木材经营性消耗396.24万立方米;通过实施殡葬改革、砂金禁采和以煤代木,累计减少木材非经营性消耗502.5万立方米;通过开展林地专项治理等措施,收回林地315公顷,退耕还林9080公顷。

  “十二五”期间,林区木材产量由天保一期工程的每年214.4万立方米,调减到每年56.5万立方米,调减幅度达73.6%。

  2014年,大兴安岭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大森林真正得以休养生息。

  放下斧锯的林区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核心,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产业,从停止砂金开采、推行以煤代木,到实施营林工程化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探索碳汇林业、狠抓森林防火、发展接续产业、加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力度,绿色“存折”实现快速增值。

  林区通过科学选育,增加了森林植被,丰富了生物物种,优化了森林结构,减少了水土流失,环境状况日益改善,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林区加大营林造林工作力度,重点实施了森林植被恢复、森林后备资源培育、“两江”流域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防火五大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工程。2006年-2011年,林区累计完成人工更新造林9.2万公顷。

  全面停伐后,营林成为职工转岗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

  大兴安岭创新营林生产组织模式,为营林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林场组建专业化的营林生产小队,转产转岗职工集体成建制转岗,营林、防火、管护队伍统一整编使用。几种模式打通了神经末梢,让想干活的人有活干,搭建了职工就业增收的平台。

  他们还加大了《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森林抚育检查验收办法》等新规定、新办法、新技术的培训力度。2014年,大兴安岭地区营林队伍1.2万人,举办136期培训班,培训3万余人次,是培训计划的两倍多,为全面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保障。

编辑:曲慧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