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政情
用科学构筑森林的“电子防火墙”
时间 :2016-05-06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不仅仅是一句深入人心的防火宣传口号,也从客观上反映了天气和火灾的密切关系。随着春季的到来,大风天气增多,森林火灾也进入一个易发高发时期,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积极开展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的开启工作,用科学筑起森林的“电子防火墙”。

  近日,记者走进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视频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正认真查看“大兴安岭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平台运行情况。“森林火灾和天气情况关系密切,我们的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就是将各县区局所属区域的气候、物候、地貌类型、地形及森林类型等综合条件,进行有代表性的区域划分,在每一个区域内火险等级最高的地方,比如阳坡、开阔地等,建立森林火险监测站。”视频监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看到,森林火险监测站的主体部分是一根高约10米左右的风杆,由五六根固定线固定在平坦的地面。风杆的顶端安装的是风向、风速传感器,在距离地面1米至2米的位置上分别是温度、湿度传感器及数据传感器,在距离地面1.5米的正南方,还设有一个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太阳能的方式为监测站供电,雨量筒传感器安装在距风杆2米左右的地面上。风杆顶部长长的“触角”是避雷装置,防止监测站设备受到雷击损坏。

  据了解,森林火险监测站的工作方式是将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的数据,经过采集器的处理,通过通信网络发送到国家和省级森林火险预警中心,存入森林火险信息数据库,再由国家根据气象观测、预报数据可燃物信息,通过与气象局的网络对接,发布实时火险等级预警,提供24小时森林火险天气预报、高森林火险警报和火场气象服务,森林火险监测站的采集系统还建立了我区气象历史资料库、林下可燃物分布数据库,完善了我区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平台。

  目前,国家林业局和省在我区投资建设的森林火险监测站有51处,森林火险采集因子采集站点13处,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对我区全面提升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水平,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实现科学防火,由被动设防和应急扑救为主,向主动设防和有准备地扑救转变。

编辑:曲慧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