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呼中区(局)强化经营管理工作纪实
时间 :2016-06-20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
 

  面对全面停伐、企业转型、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呼中区(局)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坚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科学统筹“人、财、物”等管理要素,扬长板、补短板,向供给侧改革要动力,共废止、修订和新出台财政、财务、人事、医保等职能部门规章制度13项,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化

  为强化管理,呼中区(局)建立了“年初预算,半年调整,年终决算”制度,重新制定出台了《呼中区局差旅费管理办法》,对不符合规定、不应该报销的差旅费坚决不予核销。2015年,共节约差旅费用210.4万元。出台了《呼中区局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对超标的55台公务用车进行封存,年节约费用160万元。2015年、2016年呼中区(局)聘请中介机构对封存的55辆公务用车进行评估定价、公开拍卖,成功拍卖了8辆公务用车,上缴财政财务拍卖资金47.4万元。严把煤炭购入关,加强煤炭消耗管理,选择市场价格低、质量好的煤炭供应企业。同时,强化煤炭储存管理,对煤炭储存场所实施全封闭管理,改变煤炭燃烧方式,对煤炭进行粉碎后燃烧,提高热能,全年累计节约煤炭消耗4200吨,节约支出271万元。水、热收费是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对此呼中区(局)重新修订完善了《呼中区供热、供水收费管理办法》,建立了费用征缴、拖欠催缴奖惩机制,有效提高了热费、水费收缴比例。2015年,供热供水收费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现在的80%,比上年多收缴613.8万元。

  激发企业内生活力

  管住人就是管住编制,管住编制就是管住钱。针对一些单位冗员过多、挂名开资等问题,呼中区(局)坚持原则,主动作为,制定了《劳动力清理实施办法》、《职工请销假管理制度》等若干规定,在全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安装了“人脸识别考勤机”,清查非正常事假、病假人员近百名,清理挂名开资人员125名,年节支300余万元;清理环卫等临时用工347名,年节约资金663万元。在抓住人员“进口”的同时,兼顾做好人才队伍建设,今年上半年,该区拿出14个公务员岗位,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公开考录,进一步夯实人才队伍。由于呼中区(局)开发建设较早,在医疗费核销方面也背负着沉重的负担,制定了《特殊群体医疗费用核销管理办法》,对老干部、工伤人员、伤残军人医疗费用进行重新审核,科学设定核销比例及标准,对年底结余的部分给予等额奖励,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了积极性。2015年,全区老干部、工伤人员、伤残军人医疗费用支出较往年同比分别降低30%、40%、60%。同时,清理不符合核销医保参险条件人员231名,处理直接责任人3名,全年累计节约资金505万元,发放特殊贫困群体医疗救助资金68万元,有效解决了医保资金缺口问题。由区纪委牵头,成立了养老金清理领导小组,对全区各单位在册在岗职工情况进行逐一核对清查,共清理不符合企业代缴养老金人员2300余名,追缴违规资金120万元,节约资金1000余万元。

  做好供给侧改革“加减法”

  管理工作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呼中区(局)立足当前,扬长补短、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更好的推进区局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

  呼中区(局)坚持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之首,连续两年举办了全国最冷小镇冰雪摄影大赛和“中国最冷小镇文化艺术展及四季风光国际摄影大赛”,注册了“中国最冷小镇”商标,修建了“中国最冷小镇”标志性建筑,加强了白山和苍山石林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最冷小镇”知名度得到大幅提升。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出台了《部分在职职工转岗分流意见》,先后向园林绿化、城镇环卫、资源管护和森林防火等岗位分流转岗富余职工818名,保证了社会稳定。成立了雄关、西沟、提阳山3个管护区,整体安置贮木场转岗富余职工213名。强化不良资产管理,将林业局承办的森林大益公司和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整体对外租赁,林业局不再进行投资,年节约支出70余万元,企业发展活力有效激发。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2015年节约资金3792万元。2012年以来,共偿还历史债务3.5亿元。本着改革红利与职工群众共享的原则,呼中区(局)利用节约资金246万元,首次为在职公务员、教师发放了第13个月工资;利用节约资金2200万元,首次为全区林业职工进行了增资;并偿还了历史拖欠职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资金1989万元,五险缴纳实现了零欠缴;补发补齐一次性伤残补助868.8万元,惠及伤残职工541人。2015年,呼中林业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编辑:曲慧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