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厚实的履职答卷
——大兴安岭政协地工委五年工作综述 □郑立
从2011年至2016年,大兴安岭政协地工委走过了五年的光辉历程。耕耘的足印依然清晰,累累的硕果散发芬芳。
五年来,在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的坚强领导下,政协地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地委、行署中心工作,把握工作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认真履职尽责,为协调推进创新发展“六大产业”、深入实施“三大工程”、着力营造“两大环境”战略部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言献策 谱写履职为民新篇章
群众利益无小事,唯有民生最关情。五年来,政协地工委围绕民计民生,注重健全完善调研视察、提案办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机制,坚持和践行政为民所议、言为民所建、策为民所献,先后就三区财政体制、人才队伍情况、工业园区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精准扶贫脱贫、保障饮用水安全、冬季供暖等方面,开展专题调研视察30余项,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100余条。其中三区财政体制有关建议得到地委、行署采纳,按照现行省对县转移支付标准,提高三区的转移支付标准和额度,实现了三区由“模拟一级财政”向“真正一级财政”财政管理体制转变。
提案工作是政协协助党和政府联系各方面代表人士,听取意见,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一条重要渠道。政协地工委坚持把协商理念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协同推进“提、立、办、督”各环节,提案质量和办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政协委员累计提交提案149件,立案办复85件,满意率100%。其中政协地工委向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三次、四会议提交的《关于提高大兴安岭地区艰苦边远地区类别和恢复御寒津贴的建议》、《关于大小兴安岭林区停伐后有关问题处理的建议》和《关于木材商业性采伐停止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金融债务处理问题的建议》被确定为重点提案,并由省政协主要领导提交到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上,为我区政策争取做出了积极努力,为国家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协商民主 找准服务发展公约数
在五年的履职答卷上,10次季度政协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无疑也是最大的亮点。
政协地工委坚持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以来关于“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的重大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协商机制,不断研究和探索实践推进政协协商民主的方法和途径。推动了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几年来,重点选择了深化体制改革、挖掘冰雪文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医疗保险管理、富余职工妥善安置、老年人口权益保障、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城镇小区物业管理、低保政策落实、野生蓝莓保护利用等议题,组织县区政协、党派团体、政协委员开展了10次季度专题民主协商活动,经过充分调研、深入交流、广泛协商,分别形成了有问题、有分析、有意见的建议案,得到了地委、行署的充分肯定和重要批示,目前部分协商成果已经转化为决策参考。其中针对落实医疗保险政策有关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采纳,推动了医保工作的更好开展。
这些协商民主活动,浸透了政协各参加单位的辛勤汗水,凝聚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力量,促进了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体现了协商民主融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于一体的综合功能,显示出政协协商民主事业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更加美好的前景。
凝聚力量 画出共同理想同心圆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两大主题。五年来,政协地工委着力发挥独特优势,重视、支持和保障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通过政协平台,参与全区经济社会重大问题的协商讨论,参与政协地工委重大调研视察活动,参与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督,做到提案重点督办、发言重点安排、社情民意信息重点报送,营造了协商民主、议政建言的良好氛围。
2012年,联合文广新局等单位在我区和省分别举办了以“描绘秀美兴安,建设版画之乡”为主题的大兴安岭版画展;2013年,联合县区政协通过实地考证、抗战亲历者口述等方式,征集抗战史料,深挖抗战历史,组织编撰了30余万字的《大兴安岭地区历史文化概述及突破“高寒禁区”的大兴安岭精神的形成》一书,并在省举办了大兴安岭历史文化报告会。这两次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得到了省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展示了林区开发建设成果,助推了文化产业发展。在联谊交流方面,高质量承办了一年一度的迎新年茶话会,邀请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成为团结联谊、沟通交流的重要纽带。
拓宽渠道 打造民主监督好平台
五年来,政协地工委始终坚持不断拓宽民主监督途径、增强民主监督实效,使政协民主监督在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部门作风转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坚持围绕政协全委会议开展全面监督。每年政协全委会期间,“一署两院”通报工作、发改和财政部门报告工作接受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坚持围绕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开展民主监督。每年要遴选一定数量的重点提案,由政协地工委主任和副主任领衔督办,通过联合办案、现场办案等多种形式,促进了提案办理落实。坚持围绕反映社情民意开展民生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联系面广、代表性强的独特优势,广泛了解民情民生,畅通了民主监督渠道。坚持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开展专项监督。重点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实行严格监督。五年来累计监督项目招投标559次,标的金额85.5亿元。
加强联合 增强扩大影响获得感
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有所侧重地深化和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在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视察我区期间,利用座谈、陪同视察等机会,提出了创新发展融资模式、引进国开行和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的项目和资本的建议,得到了陈元副主席的重视和认可,促成了东北亚绿色发展(漠河)论坛的成功举办。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人才集聚的优势,广泛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河南宛西制药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的漠河北极村张仲景养生院和投资1.5亿元建设的漠河工业园区宛西制药食品(保健品)加工项目,已经分别于2014年12月、2015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带动了我区生物医药产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开展对外联络工作,累计接待全国政协、省政协及其他省市政协考察组202批1880人次,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我区生态资源、历史文化、政策环境,为洽谈合作事宜奠定了基础。
夯实基础 彰显主动作为精气神
打铁还需自身硬。五年来,政协地工委始终坚持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的基础,摆上重要日程,落到工作实处,推进了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规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结合新时期政协工作要求,修订了《政协地工委工作规则》等44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和《政协委员活动小组简则》。政协队伍建设不断充实。2012年,根据工作需要,向省争取增设了2个处,增加编制6名;政协地工委委员人数由2011年的63人增加到目前的111人,委员界别扩大到21个,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委员履职能力不断提升。每年特邀省政协领导及专家学者来我区培训讲座,并组织参加全国、省政协举办各类培训班20余次。机关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梳理整改“四风”方面、“不严不实”问题20余项,进一步提高了党性修养、转变了工作作风。宣传载体不断拓展。为提升工作水平、展示委员风采、扩大政协影响,创办了《兴安政协》双月刊,对政协工作和委员履职情况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有深度的宣传报道,编辑《兴安政协》30期。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再进百尺竿。“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催人奋进。政协地工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履职尽责,在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的坚强领导下,顺应时代要求,肩负使命担当,以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激情,抒写出协商民主、履职为民的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