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以打造“两座金山银山”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省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重要思想科学论断的具体体现。
松岭区在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程中,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培育生态旅游、生物科技、绿色矿业、森林食品、森林碳汇五大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在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打造耀眼的“金山银山”。
一、依托生态禀赋,做活生态旅游产业
要打造“两座金山银山”,就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大兴安岭拥有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界江,发展生态旅游业优势明显。松岭区拥有南瓮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砍都河湿地公园和红色教育基地等诸多旅游资源。因此,松岭区依托区域内现有资源禀赋,确定了“一体同频、错位发展”的思路,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按照先易后难、梯次推进的原则,探索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深度开发“湿地揽胜游、鲜卑风情游、产业观光游、红色教育游、森林康养游”等旅游产品。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打好文化牌、游客牌和媒介牌,加大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打好叫响“天地画卷、湿地松岭”旅游品牌,使生态旅游成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钥匙。
二、发挥资源优势,做大生物科技产业
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要创造金山银山,生物科技产业的支撑极其重要。近年来,松岭区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以林格贝公司为龙头的生物科技企业,积极支持林格贝集团在“新三板”上市,利用其高科技终端产品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吸引制药企业、食品企业、日化企业投资建厂,形成产业特征明显、科技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寒带生物科技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在现有寒带生物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闲置土地资源,建立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科学编制园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并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生物科技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扶持现有入园企业做大做强,以综合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进驻,积极支持其在主板上市,使生物科技产业成为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催化剂。
三、坚持生态为本,做强绿色矿业
坚守绿水青山并不是说不能发展第二产业,只要处理好辩证关系,寻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最佳结合点,仍然能走出一条绿色的发展道路。我们将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生态功能区建设,在绿色矿山建设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钼、岩金、煤等优势矿种勘查,协助企业完成用地预审、土地复垦、项目核准等剩余手续,帮助企业解决探矿权、采矿权落地问题,力争早日达产增效。同时,以企业为依托,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展仓储、物流、餐饮、旅游等第三产业,将企业培育成带动大兴安岭经济的龙头企业,打造成国有林区转型发展的典范,真正使绿色矿业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
四、开发林下资源,做精森林食品产业
大兴安岭无污染、原生态、纯天然的森林绿色食品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打好零污染这张生态牌,大力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将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重要的发展契机。近年来,松岭区围绕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扶持培育本土企业与对外招商引资相结合,不断扩大企业发展规模,实现生态食品产业的增链、补链、延链。坚持野生资源利用与人工栽培并举,充分利用现有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开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突出林下产业优势互补、循环发展的特点,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协调持续发展。大力引导职工发展林下经济,鼓励支持职工群众从事森林猪等森林畜禽养殖业,食用菌、蜜蜂等特色养殖业,北药、蓝莓、蓝靛果等种植业。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种植、养殖典型大户,进而达到“抓一户带一片、抓一块带一方”的效果。依托“互联网+”及众创众筹等销售平台,引导职工群众建店创业,不断拓宽森林食品产品销售渠道,把好资源做成好产品,卖出好价钱,真正使森林食品成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五、抢抓历史机遇,做优森林碳汇产业 大力发展林业碳汇,将是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重要的发展机遇。首先,要加快松岭区森林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森林碳汇储量与碳变化量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碳汇基础档案,准确掌握森林碳储量与碳汇量的现状、变化与潜力情况,为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和发展碳汇项目提供依据。其次,要加大碳汇交易规则、运作模式和清洁发展机制研究,按照碳汇造林项目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在开发、立项、实施等方面严格把关,进一步做好数据汇总、计量监测、项目申报等相关工作,争取早日挂牌交易。同时,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促进林业碳汇知识体系更新,推动林业碳汇技术发展,使碳汇的绿水青山变成未来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