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哈尔滨6月15日电(记者荆学华 王钢锋)巍巍兴安,莽莽林海,资源富集。我区广袤的森林之中,孕育生长着无数营养价值奇高的野生浆果。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让“小浆果”形成大产业,今天下午,利用参加第四届中俄博览会暨第二十八届哈洽谈会的契机,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周大亚带领我区考察团赴东北农业大学,参观考察蓝靛果忍冬科研基地,谋求校地校企合作,为小浆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孙登林、副校长郑秋鹛等领导陪同考察,并出席东北农业大学与大兴安岭地区蓝靛果科研及产业交流报告会。
我区考察团重点参观了该中心蓝靛果忍冬科研基地,了解人工种植蓝靛果忍冬技术。随后,该中心主任霍俊伟教授为我区考察团作了忍冬种植技术讲解及品种推介报告会。霍俊伟教授在报告中特别指出,大兴安岭小浆果产业优势巨大,应重点发展蓝靛果、笃斯越橘、红豆、穗醋栗,打好“大兴安岭”品牌,突出地理标识,扩大宣传效应,助推小浆果产业做大做强。
周大亚在双方举行的蓝靛果科研及产业交流报告会上指出,当前,大兴安岭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涵盖野生浆果开发在内的森林生态食品产业,是我区重点创新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包括野生蓝莓在内的小浆果产业初具规模,有了一定的基础,发展潜力巨大。
周大亚指出,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小浆果产业具有地域、气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将努力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这符合大兴安岭的产业发展方向。东北农业大学在这个方面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大兴安岭地区的政府及企业愿与东北农业大学开展携手,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把这项产业做大做强,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为林区经济转型提供一个新的产业支撑。 各县区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林下经济办(绿办、特色办)主任,农工商联合公司、岭南管委会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关企业负责人参加考察和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