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大兴安岭站  >  要闻
适应新形势再添新活力 ——地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工作综述(上)
时间 :2017-06-29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作者:李佳宁
 

  地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以下简称老科协)组建于2008年,如今全区老科协组织数已经发展至196个,会员总数1627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老科协组织体系,在老科协工作上形成了具有林区特色的好经验好做法。

  围绕中心

  确定工作重点

  地区老科协在工作中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每年根据地委、行署中心工作确定一个主题,以点带面,服务大局。

  2014年我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地区老科协采取了上下联动的形式,在全区老科协组织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转型发展,我为兴安献一策”活动,围绕林业企业如何转型、转岗职工如何安置等现实问题,共开展调查研究、建言献策134项次,其中建言献策93篇,有53篇获领导批示,49篇被采纳,解决实际问题69个;2015年,地委、行署提出在全区开展“全民创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号召,全区老科协组织开展了“以科技为支撑,为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服务”活动,帮助职工群众提高收入,使全区林业职工群众增收1330万元;2016年精准扶贫脱贫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地区老科协制定印发了《大兴安岭地区老科协科技扶贫脱贫实施方案》,在全区老科协组织中开展了科技扶贫脱贫工作,首批确定的156户精准扶贫脱贫户,已有93户实现精准脱贫。

  调查研究

  确保工作落实

  地区老科协坚持每年一次深入三县、四区、五个林业局和古莲河煤矿、农工商联合公司等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及时了解基层工作情况,指导推动全局工作。通过调研,选定一个在工作上有突破、有特色、有亮点的县区局老科协,召开全区老科协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上半年工作,安排布置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全年整体工作登台阶上水平。2016年8月,地区老科协重点对开展科技扶贫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后,选择在革命老区松岭区召开了全区老科协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开展科技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安排布置今后科技扶贫等重点工作任务,有效地保证了全年重点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是确保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选树典型

  推动工作创新

  在实践中,地区老科协坚持用典型引路、推动老科协工作创新发展。近年来,在全区培养、选树了“年年工作有创新、年年都出新成果”的漠河县老科协,建言献策、助推发展的呼中区老科协,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弘扬大兴安岭精神的新林区老科协,发展企业文化、助推“两个文明建设”的图强林业局老科协,推动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十八站林业局老科协5个先进集体标兵、10个先进集体和多彩人生养鹿人暴凤良、兴安种植蓝莓第一人田福和、培植松杉灵芝第一人邢宗杰、机械能人王平正、生态养猪能手张玮玓等一批站得住、叫得响、过得硬的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典型。特别是对全区老科协战线的一面旗帜——漠河县老科协,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在《大兴安岭日报》和《黑龙江日报》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全区老科协组织中产生了较大反响,呈现出了“一旗高举万旗红,前浪滚滚后浪涌”的可喜局面,使老典型有新发展,新典型不断涌现。今年,地区老科协表彰奖励了漠河县老科协等16个单位“老科协先进集体”、邢宗杰等12名同志“优秀老科技工作者”、刘洪胜等18名同志“老科协先进工作者”、吴福林等20名同志“热心支持老科协工作的优秀工作者”。这些先进典型在助推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中,都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了老科协工作创新发展,尤其是热心支持老科协工作的先进典型,为老科协开展工作、老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社会环境。

编辑:左远红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