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笨鸡炖蘑菇,铁锅炖笨鸭、笨鹅、河鱼,蔬菜全是当地特有的,无农药,森林猪、野猪杂交猪肉,让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燕继彩、李庆东夫妻俩介绍起自家饭店“乡味驿浓”的特色菜张口就来。
今年5月,他们从漠河县来到二十二站林场,丈夫燕继彩被聘为林场合同制工人。同时运用懂厨艺的专长开起了饭店,开业至今,已纯挣万余元。
“林场为了扶持我们,将职工自己动手建造的木刻楞房屋让我们开饭店,来的时候,冰柜、桌椅、灶台等物品都准备好,我们只买了碗、碟和筷子。”饭店女主人李庆东言语间流露出对二十二站林场领导的感激。
“乡味驿浓”的红火经营是二十二站林场扶持职工群众创业致富的一个剪影。2013年以来,经过全场上下的共同努力,林场产业发展从“独木支撑”逐步转变为“多业并举”,切实解决了职工工资收入低的问题,有力地推进了职工增收、林场改革和转型发展。
7月13日清晨5点,记者在林场工会主席边志安的带领下,来到了食用菌养殖创业示范基地。林场后勤股长洪强和七八个女职工在大棚里采摘木耳。“2013年,林场建起食用菌大棚给职工无偿使用,前年最多达35万袋木耳,因为现在林场其他创收项目挺多的,所以今年我们只养殖了10万袋木耳,预计可收入10多万元。”
在与洪强谈话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帮扶他扩大食用菌养殖规模,林场从政策、资金及生产原材料等方面进行扶持,林场场长孙亚冰积极与县全民创业办联系,争取到扶持创业户政策,为洪强改造、建成200余平方米菌包厂厂房。资金不足时,每年年初林场都借钱给洪强作为创业资金,年末再结算,几年来先后为其垫付创业资金34万元。为解决菌包生产原材料问题,林场无偿为他提供中幼林抚育生产剩余物,节省了生产成本。如今,有着数个创业项目的洪强一年可增收10多万元。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其他班子成员也是蛮拼的。
党支部书记孙永林帮扶管护工人符彦麾发展养殖业,个人投入资金3万元,帮助购买鸡雏、鸭雏及饲料等,符彦麾负责日常管理,共担创业风险。
副场长刘松云主管营林、安全生产等项工作。他患有严重的肾炎,林场在种植7000多亩五味子时,他天天在地里忙活,一句软话没说过。
副场长佟建国为了做好工作,把90多岁的老母亲接到了林场。看到这里喜人的变化,老太太高兴地说:“我就在这了,哪儿也不去了。”
副场长李兴国是班子里年龄最大的一位,直肠癌手术后,依然带头参加黑龙洞木栈道、月亮湾观光塔等林场建设。
工会主席边志安去年5月调到二十二站林场工作,上班第一天,林场就把旅饭店改造工作交给了他,一直干到11月中旬上冻。经过改造后几家旅饭店,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
实干,为这里的百姓幸福指数加码,展现出加快转型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距二十二站林场2公里处,职工入股建成占地40公顷左右的森林猪养殖场,截至目前,共养殖森林猪近500余头。同时,混养鸡、鸭、鹅等禽类1000余只,使养猪场转变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养殖场。今年,林场继续在规范管理养殖场上下功夫,在保持现有规模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养殖数量,吸引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到养殖中来。
建成年生产60万袋的菌包加工厂1处,菌包生产原料由营林生产剩余物提供,所生产菌包不仅供应本场养殖户,还对外销售。今年,全场养殖黑木耳10万袋,人工培育灵芝1万余袋,灵芝段2500段。同时,继续采取互联网线上、线下销售两种方式,利用处在旅游线路节点这一地理优势,向过往游客推销黑木耳和灵芝。
带动管护站工人创业致富,在南山管护站建成养猪场,同时养殖鸡、鸭、鹅等家禽2000余只。在猪场管护站改培抚育五味子7000多亩。在五公里管护站种植赤芍5万株。利用3座林下经济大棚分别种植葡萄、西瓜、香瓜及各类蔬菜,向职工群众及过往游客销售。
在不影响其他重点工作的同时,组织职工参加营林生产,人均年增加收入近万元。对黑漠公路林场至沿江段两侧距路边50米以内的景观林木进行清理,清理林地近2000亩。所有抚育任务都由本场职工完成,没有雇佣外委人员。
创业的种子总是在适宜的环境里生长。
在木材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的转型期,二十二站林场确定了以旅游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开发建设旅游项目,全力打造古驿站特色森林旅游区,使旅游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项目。
干,就是方向;干,就是行动。
林场对去年已改扩建的3个旅饭店、1个商店,进行统一主题规划。建设山上观光区,完善周边旅游环境建设。对已建设完成的月亮湾观光塔、黑龙洞景区进行修缮。今春以来,林场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从冰雪融化开始,随时露出垃圾随时清理,使街道始终保持干净、整洁。并安排2人专职进行卫生监督和日常保洁。执行“一岗双责”制度,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不定期对全场住户家庭进行走访调查,形成了上下联动,良性互动,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分工协作机制。
“在紧邻黑漠公路的场区西侧,我们还要建设1处12000平方米的自驾游营地,并在营地内新建5处35平方米左右,可供人居住的独立汽车小旅馆。同时,抓好大西尔根气河漂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延长漂流路线,清理河道,增设漂流线路中的观景台。”场长孙亚冰在谋划下步工作时信心满满。
“急活儿串班完成,不急的等等。”记者在林场采访时,领导班子正想着给职工放假一个月,支持他们去采山,这样每人每月还能多挣几千元。
感知今朝二十二站林场的别样魅力,人们在昔日的“黄金驿站”靠劳动和智慧“挖金”。据介绍,这个林场职工群众全员参与创业致富,职工群众年人均增加收入1万多元,60%的住户买上了私家车。人勤地生金,二十二站林场会一直走在春天里……